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6993发布日期:2023-04-19 10:2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缆输送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


背景技术:

1、电缆输送机,是一种敷设电力电缆(或通信电缆)的电动机械。可与电缆牵引机、提升机和其他电缆敷设机具配套使用,施工方便、快捷,可较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电缆输送机由于体积较小,适用于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适合大截面、长距离电缆敷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质量,电缆输送机推力大、体积小、质量轻、操作方便,在电缆排管、隧道、直理、长距离输送等场合尤为合适。

2、目前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12639479u的一种带有转角机构的电缆输送机(中国,授权公告日为20210302),此方案,包括输送机本体,输送机本体上料端和出料端均设有转角机构,转角机构包括定主架、活动转轴杆和限转组件;定主架为两组,两组定主架均固定连接于输送机本体上,定主架上套接有两个电缆限位杆,电缆限位杆与定主架滑动连接,电缆限位杆侧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电缆限位杆在定主架上位置的第一套环定位螺杆;活动转轴杆为两组,两组活动转轴杆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动转杆。本实用新型限转组件调节活动转轴杆的转动角度,使活动转轴杆随电缆转动,增大电缆转角半径,减小电缆的弯折角度,从而便于在对电缆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降低因为弯折角度过大造成的电缆折损。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电缆输送机结构复杂,且角度调节不便,进而操作步骤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旨在改善电缆输送机结构复杂,且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包括主体结构和角度调节结构。

3、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电缆和输送机,所述电缆外壁被所述输送机夹持,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和支撑部,所述调节部顶部与所述输送机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顶端等间距的与所述调节部底端边缘固定连接,且底端与地面贴合。

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部包括承载座、伺服电机和底座,所述承载座表面与所述输送机底端固定连接,且外壁与所述底座内部顶端贴合,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承载座底端固定连接,且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外壁开设有通气孔,且底部与所述支撑部顶端固定连接。

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三根螺纹套、三根螺纹杆和三个防滑垫,三根所述螺纹套固定端等间距的与所述底座底部边缘固定连接,且套接端分别与三根所述螺纹杆顶端连接,三个所述防滑垫顶端分别与三根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且底部与地面贴合。

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输送机包括两个进步电机、壳体ⅰ、壳体ⅱ、两个主动轮、两个从动轮、两个辅助轮、两个传送带和若干轴承,所述壳体ⅰ底端与所述承载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ⅱ底端与所述承载座表面贴合,两个所述进步电机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和所述壳体ⅱ表面固定连接,且输出端分别贯穿所述壳体ⅰ和所述壳体ⅱ顶端与两个所述主动轮顶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轴承分别等间距的嵌装在与所述壳体ⅰ和所述壳体ⅱ内部上下端,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从动轮以及两个所述辅助轮两端与若干所述轴承内圈连接,两个所述传送带内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从动轮外壁贴合。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外壁和所述承载座表面固定连接。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l形块和若干固定螺栓,两个所述l形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外壁两端和所述承载座表面两端贴合,若干所述固定螺栓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形块外壁与所述壳体ⅰ外壁和所述承载座表面固定连接。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安装在所述壳体ⅱ外壁两侧。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动部包括电动伸缩杆和两个滑动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端与所述承载座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端与所述壳体ⅱ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杆一端分别与壳体ⅰ外壁两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壳体ⅱ外壁两端贴合,所述壳体ⅱ外壁两端自带有连块,且连块与两个所述滑动杆相对面开设的滑动槽滑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部表面与输送机底端连接,且底部与支撑部顶端固定连接,能够有效的利用调节部中的伺服电机带动承载座转动,达到调节输送机输送电缆的角度,再通过转动支撑部中的螺纹杆,达到调节底座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如此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方案中,电缆输送机结构复杂,且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进而解决了输送机操作步骤过于繁琐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210)包括承载座(211)、伺服电机(212)和底座(213),所述承载座(211)表面与所述输送机(120)底端固定连接,且外壁与所述底座(213)内部顶端贴合,所述伺服电机(212)输出端与所述承载座(211)底端固定连接,且固定端与所述底座(213)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13)外壁开设有通气孔,且底部与所述支撑部(220)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0)包括三根螺纹套(221)、三根螺纹杆(222)和三个防滑垫(223),三根所述螺纹套(221)固定端等间距的与所述底座(213)底部边缘固定连接,且套接端分别与三根所述螺纹杆(222)顶端连接,三个所述防滑垫(223)顶端分别与三根所述螺纹杆(222)底端固定连接,且底部与地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120)包括两个进步电机(121)、壳体ⅰ(122)、壳体ⅱ(123)、两个主动轮(124)、两个从动轮(125)、两个辅助轮(126)、两个传送带(127)和若干轴承(218),所述壳体ⅰ(122)底端与所述承载座(21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ⅱ(123)底端与所述承载座(211)表面贴合,两个所述进步电机(121)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122)和所述壳体ⅱ(123)表面固定连接,且输出端分别贯穿所述壳体ⅰ(122)和所述壳体ⅱ(123)顶端与两个所述主动轮(124)顶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轴承(218)分别等间距的嵌装在与所述壳体ⅰ(122)和所述壳体ⅱ(123)内部上下端,两个所述主动轮(124)和两个所述从动轮(125)以及两个所述辅助轮(126)两端与若干所述轴承(218)内圈连接,两个所述传送带(127)内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动轮(124)和两个所述从动轮(125)外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0)还包括固定部(130),所述固定部(130)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122)外壁和所述承载座(211)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0)包括两个l形块(131)和若干固定螺栓(132),两个所述l形块(131)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ⅰ(122)外壁两端和所述承载座(211)表面两端贴合,若干所述固定螺栓(132)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形块(131)外壁与所述壳体ⅰ(122)外壁和所述承载座(211)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0)还包括滑动部(140),所述滑动部(140)安装在所述壳体ⅱ(123)外壁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40)包括电动伸缩杆(141)和两个滑动杆(142),所述电动伸缩杆(141)固定端与所述承载座(211)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端与所述壳体ⅱ(123)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杆(142)一端分别与壳体ⅰ(122)外壁两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壳体ⅱ(123)外壁两端贴合,所述壳体ⅱ(123)外壁两端自带有连块,且连块与两个所述滑动杆(142)相对面开设的滑动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属于电缆输送设备技术领域。该可变输送角度的电缆输送机,包括主体结构和角度调节结构。主体结构包括电缆和输送机,电缆外壁被输送机夹持,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和支撑部,调节部顶部与输送机底端固定连接,支撑部顶端等间距的与调节部底端边缘固定连接,且底端与地面贴合。在本申请中,旨在改善电缆输送机结构复杂,且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佳敏,董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杜昌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