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1792发布日期:2023-04-21 15:2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汽车制造领域,总装车间一般采用环形输送线的结构。业界成熟的输送线方案,一般采用环形封闭式输送线。环形封闭式输送线为总装过往导入的输送线设备,该类型的环形输送线存在以下缺陷:输送线为封闭式环形输送线,总装车间物流通道被分割,导致物流输送的柔性度降低,因封闭式环形线,导致物流输送时,需进行更多倒手次数,导致不必要的工时增加,封闭式输送线,因线体中间位封闭空间,物流车无法将部品输送到环形输送线的中间部位。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封闭运输装置会导致外界部品无法运输到运输装置的中间位置且外界部品运输至运输装置边线的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线体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体两端的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均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能够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体抵接,所述第一运输线体、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用于运输所述待运输工件,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之间形成有物流运输通道,所述第一运输线体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还第一挡杆、第一框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于所述入料口处,所述第一框架还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挡杆铰接于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所述第一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所述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所述入料口。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远离所述伸缩轴的一端于所述铰接座铰接。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入料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两个所述第一挡杆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还第二挡杆、第二框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框架安装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第二框架还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挡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所述第二挡杆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料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两个所述第二挡杆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信号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工控机信号连接以使所述伸缩气缸控制所述伸缩气缸按设定的时间驱动所述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滑轮,所述第一挡杆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滑轮铰接于所述转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轮与所述安装座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输线体设置有两条间隔设置的滑道,所述待运输工件能够在所述滑道上滑动。

12、上述方案中,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线体和间隔设置于第一运输线体两端的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均设置有转动架,转动架能够转动至与第一运输线体抵接,第一运输线体、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用于运输待运输工件,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之间形成有物流运输通道,第一运输线体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运输装置还包括还第一挡杆、第一框架和连接于第一框架的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框架安装于入料口处,第一框架还包括第一转盘,第一挡杆铰接于第一转盘的一侧,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第一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入料口,具体地,待运输工件从第二运输线体运输至当第三运输线体,当待运输工件运输至入料口时,这时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缩回驱动第一转盘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挡杆转动,第一挡杆不再阻挡待运输工件,待运输工件沿第一运输线体继续运动至出料口,待运输工件运动至出料口后,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伸出驱动第一转盘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挡杆转动至原位置,继续阻挡待运输工件运动,此时台车能够穿过第一运输线体,将台车内的安装部件按需求运输至运输装置的中部,相较于现有技术,运输装置实时都有待运输工件运输,当台车穿过第一运输线体容易发生碰撞导致人员受伤或者导致待运输工件损坏,需要绕道运输,通过上述方案在台车通过时通过挡杆阻挡待运输工件,使台车能够顺利通过第一运输线体,从而减少台车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该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台车运输效率和能够将台车运输至运输装置的中部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运输装置,用于运输待运输工件和允许通过台车运输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输线体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体两端的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均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能够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体抵接,所述第一运输线体、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用于运输所述待运输工件,所述第二运输线体和所述第三运输线体之间形成有物流运输通道,所述第一运输线体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还第一挡杆、第一框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于所述入料口处,所述第一框架还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挡杆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所述第一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所述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所述入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一转盘的一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远离所述伸缩轴的一端于所述铰接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入料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两个所述第一挡杆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还第二挡杆、第二框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框架安装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第二框架还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挡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所述第二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所述第二挡杆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料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挡杆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工控机信号连接以使所述伸缩气缸控制所述伸缩气缸按设定的时间驱动所述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滑轮,所述第一挡杆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滑轮铰接于所述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轮与所述安装座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线体设置有两条间隔设置的滑道,所述待运输工件能够在所述滑道上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线体和间隔设置于第一运输线体两端的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均设置有转动架,转动架能够转动至与第一运输线体抵接,第一运输线体、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用于运输待运输工件,第二运输线体和第三运输线体之间形成有物流运输通道,第一运输线体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运输装置还包括还第一挡杆、第一框架和连接于第一框架的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框架安装于入料口处,第一框架还包括第一转盘,第一挡杆连接于第一转盘的一侧,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轴铰接于第一转盘的另一侧以驱动第一挡杆打开或关闭入料口,该运输装置具有能够提高台车运输效率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曾英豪,陈晓亮,東田正樹,王建旭,陈跃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