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自装卸装置、配重系统和起重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8236发布日期:2023-05-17 18:5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配重自装卸装置、配重系统和起重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配重,尤其涉及一种配重自装卸装置、配重系统和起重机械。


背景技术:

1、平衡配重装置是工程起重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不同工况的吊载作业时,配重对整车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为了实现配重的自装卸效果,通常选择在机体上设置由电机驱动的卷线盘或自装卸油缸带动配重上下运动,但是,卷线盘起吊的方式仅能带动配重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自装卸油缸也只能沿油缸的伸缩方向带动配重移动,以上两种方式仅能实现单一固定位置的上下升降,配重的安装位置单一。

3、因此,如何解决自装卸机构仅可带动配重沿某一单一方向上下升降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重自装卸装置、配重系统和起重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装卸机构仅可带动配重沿某一单一方向上下升降的缺陷,实现自装卸机构可在沿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带动配重上下升降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重自装卸装置,包括:

3、卷扬,所述卷扬用于设置在起重机械的主平台上;

4、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起重机械的所述主平台的尾部,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多个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主平台的前后方向分布;

5、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连接,且所述换向装置用于使所述卷扬的吊绳的自由端向下延伸以连接配重。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还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用于装载所述配重,且所述提升架与所述吊绳的自由端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定滑轮和第一轮轴,所述定滑轮与所述第一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轮轴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吊绳绕过所述定滑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9、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

10、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面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支撑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轮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侧壁上的轴孔,所述轴孔沿所述支撑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轮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轴孔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还包括动滑轮,所述动滑轮与所述提升架连接,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所述吊绳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装置或所述提升架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所述吊绳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装置或所述提升架之间设置有楔套或袋式绳头结构。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重系统,包括如以上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械,包括如以上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或如以上所述的配重系统。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包括卷扬、支撑装置和换向装置。卷扬设置在起重机械的主平台上,支撑装置设置在起重机械的主平台的尾部,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多个限位结构沿主平台的前后方向分布。换向装置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卷扬的吊绳绕过支撑在支撑装置上的换向装置后垂直向下延伸,且卷扬的吊绳的自由端用于与配重连接。当需要安装配重时,首先使换向装置与合适位置的限位结构连接,然后使配重位于换向装置的下方,随后卷扬收卷吊绳,吊绳将配重提升至安装位置。当起重机械做特殊超载吊装时,所需的起重力较大,此时卷扬反向转动,将配重下放至地面或其他承托平台,然后将换向装置向后移动,且与在后的其中一个限位结构连接,然后使配重位于换向装置的下方,随后卷扬收卷吊绳,吊绳将配重重新提升至安装位置,此时配重的位置后移,可以使起重机械承载更大的起重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在实现自装卸的前提下,还实现配重前后移动的效果。

1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系统和起重机械中,由于均具有如上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因此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架(400),所述提升架(400)用于装载所述配重,且所述提升架(400)与所述吊绳(220)的自由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定滑轮(510)和第一轮轴(520),所述定滑轮(510)与所述第一轮轴(5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轮轴(520)可选择的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吊绳(220)绕过所述定滑轮(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300)的侧壁上的轴孔,所述轴孔沿所述支撑装置(30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轮轴(520)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轴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滑轮(530),所述动滑轮(530)与所述提升架(400)连接,所述动滑轮(530)和所述定滑轮(510)组成滑轮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220)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装置(300)或所述提升架(4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220)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装置(300)或所述提升架(400)之间设置有楔套或袋式绳头结构。

9.一种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

10.一种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配重自装卸装置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重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配重领域,提供一种配重自装卸装置、配重系统和作业机械,在需要安装配重时,首先使换向装置与合适位置的限位结构连接,然后使配重位于换向装置的下方,将卷扬的吊绳与配重连接,随后卷扬收卷吊绳,吊绳将配重提升至安装位置。当起重机械做特殊超载吊装时,所需的起重力较大,此时卷扬反向转动,将配重下放至地面或承托平台,然后将换向装置向后移动,且与在后的其中一个限位结构连接,然后使配重位于换向装置的下方,随后卷扬收卷吊绳,吊绳将配重重新提升至安装位置,此时配重的位置后移,可以使起重机械承载更大的起重力。本技术提供的配重自装卸装置在实现自装卸的前提下,还实现配重前后移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夏欣,蔡晟彬,李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