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7337发布日期:2023-05-15 01:2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为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2、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防坠落装置,以便于对突发坠落时起到保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防坠落装置在使用时,防坠落装置只是通过简单的减震装置对电梯进行防坠落,从而导致对电梯防坠落效果不好,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具备对电梯起到防坠落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坠落装置防坠落效果不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包括电梯井本体,所述电梯井本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尼板,所述电梯井本体内腔的底部设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内腔设有移动板,所述活动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与活动箱的连接处均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活动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外侧与活动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斜板的斜面开设有导槽,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的表面与导槽相适配,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箱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外设控制器对红外传感器的感应参数进行设定,在轿厢本体发生意外坠落时,红外传感器检测把信息传输到液压缸上,液压缸运行,通过液压缸带动阻尼板向外移动,在阻尼板接触电梯井本体时,对轿厢本体下落速度进行减缓,在轿厢本体下落到底部时,轿厢本体把冲击力传输到橡胶垫上,通过橡胶垫把冲击力传输到固定板上,通过固定板把冲击力传输到固定杆上,通过固定杆把冲击力传输到移动板上,通过活动箱内的滑槽配合移动板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把冲击力传输到第一减震弹簧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阻尼器配合对冲击力进行消减,通过移动板把冲击力传输到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上的导轮与导槽配合把冲击力传输到斜板上,通过活动箱内的活动槽和滑块配合斜板进行移动,通过斜板把冲击力传输到第二减震弹簧上,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再次对冲击力进行消减。

3、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中所述活动箱的两侧与轿厢本体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且活动箱的底部位于电梯井本体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可对活动箱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活动箱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活动箱在使用时出现移动,从而导致活动箱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

4、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杆的形状大小一致,通过连接块,可对连接杆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连接杆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松动,从而导致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

5、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与橡胶垫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且橡胶垫的数量为两个。

6、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中所述导轮的表面通过转轴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导轮的表面与导槽紧密接触。

7、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两端与活动箱和斜板的连接处均通过焊接形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减震弹簧位于移动板的下方,通过焊接连接,可增加第二减震弹簧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二减震弹簧的连接处出现晃动,从而导致第二减震弹簧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外设控制器对红外传感器的感应参数进行设定,在轿厢本体发生意外坠落时,红外传感器检测把信息传输到液压缸上,液压缸运行,通过液压缸带动阻尼板向外移动,在阻尼板接触电梯井本体时,对轿厢本体下落速度进行减缓,在轿厢本体下落到底部时,轿厢本体把冲击力传输到橡胶垫上,通过橡胶垫把冲击力传输到固定板上,通过固定板把冲击力传输到固定杆上,通过固定杆把冲击力传输到移动板上,通过活动箱内的滑槽配合移动板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板把冲击力传输到第一减震弹簧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阻尼器配合对冲击力进行消减,通过移动板把冲击力传输到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上的导轮与导槽配合把冲击力传输到斜板上,通过活动箱内的活动槽和滑块配合斜板进行移动,通过斜板把冲击力传输到第二减震弹簧上,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再次对冲击力进行消减。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可对活动箱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活动箱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活动箱在使用时出现移动,从而导致活动箱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

11、通过连接块,可对连接杆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连接杆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松动,从而导致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

12、通过焊接连接,可增加第二减震弹簧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二减震弹簧的连接处出现晃动,从而导致第二减震弹簧使用效果不好的状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包括电梯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本体(1)内腔的顶部设有轿厢本体(2),所述轿厢本体(2)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尼板(6),所述电梯井本体(1)内腔的底部设有活动箱(10),所述活动箱(10)的内腔设有移动板(11),所述活动箱(10)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移动板(11)相适配的滑槽(12),所述移动板(11)底部的两侧与活动箱(10)的连接处均设有阻尼器(15),所述阻尼器(15)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6),所述活动箱(10)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3),所述活动槽(1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顶部设有斜板(18),所述斜板(18)的外侧与活动箱(10)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9),所述斜板(18)的斜面开设有导槽(17),所述移动板(1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导轮(22),所述导轮(22)的表面与导槽(17)相适配,所述移动板(11)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箱(10)的顶部,所述固定杆(9)的顶部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顶部的两侧均设有橡胶垫(8),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箱(10)的两侧与轿厢本体(2)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块(5)固定连接,且活动箱(10)的底部位于电梯井本体(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1)底部的两侧与连接杆(21)的连接处均通过连接块(20)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杆(21)的形状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顶部的两侧与橡胶垫(8)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且橡胶垫(8)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22)的表面通过转轴与连接杆(21)固定连接,且导轮(22)的表面与导槽(17)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9)的两端与活动箱(10)和斜板(18)的连接处均通过焊接形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减震弹簧(19)位于移动板(11)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包括电梯井本体,所述电梯井本体内腔的顶部设有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阻尼板,所述电梯井本体内腔的底部设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内腔设有移动板,所述活动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与活动箱的连接处均设有阻尼器。本技术首先通过外设控制器对红外传感器的感应参数进行设定,在轿厢本体发生意外坠落时,红外传感器检测把信息传输到液压缸上,液压缸运行,通过液压缸带动阻尼板向外移动,在阻尼板接触电梯井本体时,对轿厢本体下落速度进行减缓。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长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