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8497发布日期:2023-09-07 21:2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纠偏,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1、带式输送机是输送大宗散料的重要设备,主要由机架、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滚筒、涨紧在滚筒上具有一定宽度且闭合成圈的皮带组成,通过皮带的定向移动输送物料,由于制造、安装及皮带带宽方向物料分布不均等原因,在皮带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跑偏现象,跑偏严重时可直接导致皮带损坏而使带式输送机瘫痪。

2、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带式输送机大多设有手动纠偏装置,但该装置需要实时看守,人力成本高,散料在输送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粉尘,会影响看守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采用电力控制的纠偏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1942259u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该装置采用对射型传感器检测皮带边缘位置,再利用电力驱动丝杆副顶动滚筒座实现纠偏,虽然能够实现自动纠偏,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

3、1.漂浮的粉尘会干扰对射型传感器的检测,使得检测结果失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纠偏调节并不准确。

4、2.丝杆副能够传递的力矩与其尺寸相关,而该力矩直接影响顶动滚筒座的推力,当滚筒座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需要提供较大的推力才能顶动滚筒座时,丝杆副的尺寸也要随之增加,不仅增加了纠偏装置的成本,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准确性好、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

3、用于调节滚筒座在前后方向上位置的调节单元;

4、用于检测皮带边缘位置的检测单元;

5、用于驱动所述调节单元动作的驱动单元;

6、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螺杆、顶座,所述螺杆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侧板上,所述顶座连接在所述螺杆的前端部并与所述滚筒座相抵紧;

7、所述检测单元为接触式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支架、传感器,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机架侧板的上端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传感器具有可左右移动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左端部与皮带的边缘相抵触;

8、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纠偏轴、偏心轮、传动板、电机,所述纠偏轴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机架侧板上,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纠偏轴的右端部,所述传动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动板的中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侧板上,所述传动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偏心轮的外圆周面相抵触,所述传动板的下端部与所述螺杆的后端部相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纠偏轴转动,所述电机的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角度;

9、在所述检测杆被皮带边缘顶动偏离初始位置时,所述传感器发出纠偏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纠偏信号驱动所述电机转动,使所述偏心轮在所述纠偏轴的带动下转动,并顶动所述传动板,从而拨动所述螺杆前后移动,改变所述滚筒座的位置,实现纠偏。

10、优选地,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机架侧板的右侧面相连接的竖直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板的上端并向左水平延伸的水平板,所述传感器通过固定座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

11、优选地,所述检测杆的左端部连接有可转动的顶辊,所述顶辊的转动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辊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皮带边缘相抵触。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检测杆的左端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顶辊的顶辊座,所述顶辊座呈u型,所述顶辊可转动的架设在所述顶辊座上。

13、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压轮和连接座,所述压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板的上端部,所述压轮的转动轴心线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压轮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偏心轮的外圆周面相抵触,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传动板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板和所述螺杆。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轮的轴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传动板在上下方向上长度的60%至80%。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套筒、连接杆、套筒螺母,所述套筒可前后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套筒有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传动板的前后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与这两个所述套筒相连接,所述套筒螺母与所述套筒对应设置,所述套筒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螺母的端面抵紧所述套筒。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板有两块,这两块所述传动板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螺杆、所述连接杆从这两块所述传动板之间穿过。

17、优选地,所述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还包括张力保持单元,所述张力保持单元包括弹簧座、锁紧螺母、弹簧,所述弹簧座可前后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位于所述传动板的前方,所述锁紧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弹簧的前后端部分别抵紧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弹簧座。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有两组,这两组所述调节单元对称分布在滚筒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单元有两组,这两组所述驱动单元分布在滚筒的左右两侧,这两组所述驱动单元中的所述偏心轮偏转180度进行安装,这两组所述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所述电机。

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调节单元、检测单元、驱动单元,调节单元螺杆、顶座,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在机架侧板上端部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具有可左右移动检测杆的传感器,检测杆左端部与皮带边缘相抵触,驱动单元包括可转动地穿设在机架侧板上的纠偏轴、套设在纠偏轴右端部的偏心轮、用于驱动纠偏轴转动的电机,以及上端部与偏心轮抵触、中部与机架侧板转动连接、下端部与螺杆后端部连接的传动板,在检测杆被皮带边缘顶动时,电机架驱动纠偏轴转动,使偏心轮顶动传动板,从而拨动螺杆前后移动,改变滚筒座的位置,实现纠偏,该纠偏装置不存在失真现象、纠偏调节准确性好,通过凸轮顶动传动板拨动螺杆的方式,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机架侧板的右侧面相连接的竖直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板的上端并向左水平延伸的水平板,所述传感器通过固定座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的左端部连接有可转动的顶辊,所述顶辊的转动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辊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皮带边缘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的左端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顶辊的顶辊座,所述顶辊座呈u型,所述顶辊可转动的架设在所述顶辊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压轮和连接座,所述压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板的上端部,所述压轮的转动轴心线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压轮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偏心轮的外圆周面相抵触,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传动板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用于连接所述传动板和所述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的轴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传动板在上下方向上长度的60%至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套筒、连接杆、套筒螺母,所述套筒可前后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套筒有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传动板的前后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与这两个所述套筒相连接,所述套筒螺母与所述套筒对应设置,所述套筒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螺母的端面抵紧所述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有两块,这两块所述传动板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螺杆、所述连接杆从这两块所述传动板之间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还包括张力保持单元,所述张力保持单元包括弹簧座、锁紧螺母、弹簧,所述弹簧座可前后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位于所述传动板的前方,所述锁紧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弹簧的前后端部分别抵紧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弹簧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有两组,这两组所述调节单元对称分布在滚筒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单元有两组,这两组所述驱动单元分布在滚筒的左右两侧,这两组所述驱动单元中的所述偏心轮偏转180度进行安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包括调节单元、检测单元、驱动单元,调节单元螺杆、顶座,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在机架侧板上端部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具有可左右移动检测杆的传感器,检测杆左端部与皮带边缘相抵触,驱动单元包括可转动地穿设在机架侧板上的纠偏轴、套设在纠偏轴右端部的偏心轮、用于驱动纠偏轴转动的电机,以及上端部与偏心轮抵触、中部与机架侧板转动连接、下端部与螺杆后端部连接的传动板,在检测杆被皮带边缘顶动时,电机架驱动纠偏轴转动,使偏心轮顶动传动板,从而拨动螺杆前后移动,改变滚筒座的位置,实现纠偏,该纠偏装置不存在失真现象、纠偏调节准确性好,通过凸轮顶动传动板拨动螺杆的方式,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沂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梵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