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5962发布日期:2023-06-09 23: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1、极柱式断路器是相对于罐式断路器而言的,是应用在高电压电网中的断路器,极柱式断路器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极柱、安装在底座内的操动机构,其中,支撑座又分为动侧支撑座、静侧支撑座,同一个支撑座上安装的极柱一共有两个,呈上下位置分布,分别为上极柱、下极柱,上极柱与下极柱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下极柱通经过法兰安装在支撑座上。

2、在极柱式断路器生产的过程中,会先分别将构成断路器的支撑座、极柱等部件加工好,然后再将加工好的支撑座、极柱等进行装配,现有的装配方式大都是人工进行装配,但是由于断路器自身结构决定了极柱式断路器其外形庞大,长度很长,相对应的极柱的尺寸也是比较庞大、长度比较长的,在进行极柱装配时,由于极柱本身尺寸较大,相对应的高度也就比较高,基于这种情况,在进行人工装配时,装配人员就需要爬到很高的位置才能实现极柱的装配,非常的麻烦,而且有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能够降低极柱装配位置高度,方便人员装配。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3、上极柱装配升降机,包括第一装配座,该第一装配座为一长方体结构;

4、设置在第一装配座侧端的第一升降支架,该第一升降支架沿着第一装配座进行上下升降,在第一升降支架上安装有第一装配平台,所述第一装配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动侧支撑座夹持机构;

5、极柱合装升降机,包括第二装配支架;

6、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上的第二升降支架,该第二升降支架沿着第二装配支架进行上下升降,在第二升降支架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数个并列分布的装配输送辊,在第二升降支架上位于装配输送辊的上方还设置有一对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装配输送辊之间留有间隙。

7、进一步的,所动侧支撑座夹持机构包括一夹持板,夹持板的两侧分别安装在铰接座、固定座上,所述夹持板的一侧与铰接座铰接,在固定座的上端面上开有容夹持板的另一侧嵌入放置的凹槽,所述夹持板嵌入固定座上的凹槽后通过一夹持气缸锁紧,同时在夹持板上开有容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通孔。

8、进一步的,在第一升降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拉拔力测试机。

9、进一步的,在第二升降支架上位于装配输送辊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对并列分布的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的分布方向与装配输送辊的分布方向相垂直。

10、进一步的,所述装配输送辊上放置有极柱装配用的辅助托盘。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的共同配合,从而能够在地面上预先留出凹坑来用于放置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再利用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的升降来实现极柱的上下升降,使得装配人员能够直接站立在地面上完成极柱的装配,降低了装配高度。

12、动侧支撑座夹持机构的设计,采用夹持板、铰接座、固定座及夹持气缸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动侧支撑座的夹持固定,确保动侧支撑座的装配位置的稳定,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动侧支撑座出现位移的现象,而影响到装配的顺利进行;另外,夹持板采用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夹持气缸锁紧的方式,无需夹持板直接与动侧支撑座连接,只需通过夹持板对动侧支撑座位置的限位即可实现对动侧支撑座的固定,非常的方便。

13、通过设置的拉拔力测试机能够对装配的上极柱与动侧支撑座进行拉拔力测试,确保两者连接的稳固,保证进入下一道装配工序的产品的合格。



技术特征:

1.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动侧支撑座夹持机构包括一夹持板,夹持板的两侧分别安装在铰接座、固定座上,所述夹持板的一侧与铰接座铰接,在固定座的上端面上开有容夹持板的另一侧嵌入放置的凹槽,所述夹持板嵌入固定座上的凹槽后通过一夹持气缸锁紧,同时在夹持板上开有容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升降支架的底端还安装有拉拔力测试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升降支架上位于装配输送辊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对并列分布的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的分布方向与装配输送辊的分布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输送辊上放置有极柱装配用的辅助托盘。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极柱装配用升降装置,包括上极柱装配升降机,包括第一装配座、第一升降支架、第一装配平台,第一升降支架沿着第一装配座进行上下升降;极柱合装升降机,包括第二装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装配输送辊、导向板,该第二升降支架沿着第二装配支架进行上下升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的共同配合,从而能够在地面上预先留出凹坑来用于放置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再利用上极柱装配升降机与极柱合装升降机的升降来实现极柱的上下升降,使得装配人员能够直接站立在地面上完成极柱的装配,降低了装配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范济民,刘利民,徐彰骏,李江韵,余华,曹月,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