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及物料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181发布日期:2023-04-19 12:4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装置及物料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物料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物料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物料从设备或料仓的出料口往料仓或者设备的进料口投放的过程中,设备的出料口与下方的物料仓或者与设备的进料口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下料时需要人为用布袋或软连接进行捆绑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下料时会出现粉尘飘散飞扬的现象,还会出现物料从软连接的缝隙中冒出或者设备的进、出料口之间的间隙中喷出,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物料从设备或料仓的出料口往料仓或者设备的进料口投放过程中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

4、第一本体部,具有贯穿其的第一过流孔,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第一锥面;

5、第二本体部,具有贯穿其的第二过流孔,且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二锥面;

6、软性连接部,所述软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过流孔连通;

7、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本体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贴合。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装置可使用在物料生产设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如使软性连接部的一端与物料生产设备的进料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本体部连接,第一过流孔与该进料口连通,使第二本体部与物料生产设备的出料口连接,第二过流孔与该出料口连通。这样在下料时,通过驱动部驱动第一本体部向第二本体部移动,使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贴合形成密封,从而使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的连通,即实现出料口和进料口的连通,驱动部对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施加的压紧力,既产生了轴向压紧分力,还会产生径向压紧分力,从而提高密封效果。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用布袋或软连接进行捆绑导致粉尘飘散飞扬的现象,防止了粉尘从出料口和进料口连接处冒出,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面相对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5°至45°;所述第二锥面相对所述第二过流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5°至45°。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锥面相对第一过流孔的轴线倾斜设置,第二锥面相对第二过流孔的轴线倾斜设置,同时保证二者的倾斜角度范围均在15°至45°,以实现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贴合时的密封效果更好,防止粉尘从而二者的贴合处冒出,增加了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11、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互相平行。

12、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平行设置,这样当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贴合时,由于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互相平行,两个锥面之间不易产生缝隙,使二者的贴合更加紧凑,防止二者的贴合处粉尘的冒出。

13、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过流孔的轴线重合。

1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过流孔的轴线和第二过流孔的轴线重合,以使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在各自的轴线上相对,便于驱动部驱动第一本体部时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对准,从而使二者贴合。

15、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片;和/或所述第二锥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片。

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密封垫片设置在第一锥面上,这样在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贴合时,第一密封垫片增加了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之间的处粉尘冒出。

17、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连接部为软性伸缩管,所述软性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部密封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软性伸缩管的外侧。

18、上述技术方案中,软性连接部选择使用软性连接管,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19、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截面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截面均呈环状结构。

20、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设置呈环状结构,使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一方面便于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贴合,另一方面便于物料的通过。

21、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均为圆锥面;或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均为棱锥面。

22、上述技术方案中,圆锥面更利于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贴合,从而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棱锥面。

23、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进料阀门和放料阀门;

24、所述进料阀门与所述软性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过流孔连通,所述放料阀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过流孔连通;或

25、所述进料阀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过流孔连通,所述放料阀门与所述软性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过流孔连通。

2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料阀门和放料阀门的设置,便于将连接装置连接在物料生产设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从而控制物料的流动。

2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料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装置。

28、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物料生产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装置,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装置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相对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5°至45°;所述第二锥面相对所述第二过流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5°至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互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过流孔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片;和/或所述第二锥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连接部为软性伸缩管,所述软性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部密封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软性伸缩管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流孔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截面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截面均呈环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均为圆锥面;或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均为棱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进料阀门和放料阀门;

10.一种物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及物料生产设备,涉及物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软性连接部和驱动部。第一本体部具有贯穿其的第一过流孔,第一本体部具有第一锥面。第二本体部具有贯穿其的第二过流孔,第二本体部具有第二锥面,第一锥面能够贴合于第二锥面。软性连接部与第一本体部连接且与第一过流孔连通。驱动部与第一本体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本体部朝向第二本体部移动,以使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贴合。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装置,防止了粉尘从出料口和进料口连接处冒出,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潘泽忠,任建国,杨书展,胡新宏,李瑞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