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6846发布日期:2023-06-14 21:2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橡胶输送带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


背景技术:

1、整个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钢铁、煤炭、水泥、港口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行业物料输送给输送带行业带来了很好机遇与挑战。使用者对输送带质量与高强度的输送带以及能耗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织物芯输送带采用多层(尼龙、聚酯)帆布的方式来保证输送带强度,但是织物芯输送带层数越多,带体在经过直径小的辊筒,动态曲挠性能越差,层间的粘合性能容易降低甚至导致输送带横断。而对于长距离的输送线路不使用多层织物芯输送带,使用钢丝绳输送带,由于钢丝绳自身重量要比织物芯输送带带体自身重量要重,输送带自身重量越重,将相应需要更高功率的输送机,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能耗。

2、目前在输送带行业里,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大难题。例如超高强度织物芯中的芳纶带芯同强度级别下相对于钢丝绳带芯更轻,使得成品带体的重量更轻,非常适合于长运距、大载荷的运输工况。但是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骨架层的结构不能采用传统多层织物芯输送带搭接接头方法胶接,也很难实现钢丝绳阶梯法胶接,国内外对于高强度单层或双层输送带接头,均采用指型接头,左右两侧的指型接头拼接在一起,拼接处上下均铺设力传递层,力传递层通过粘合用的贴胶,将左右的指型相互连接在一起,如果力传递层与左右指型脱开,指型接头部分就会完全脱离,接头就存在失效的风险。

3、接头强度完全依靠胶料本体强度和粘合界面的剪切强度,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很难像钢丝绳这样通过x光进行透视,观察钢丝绳的位置变化,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的指型接头的检测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

2、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它包括相互对插的左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与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在左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与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的上方设有上部第二层贴胶,在上部第二层贴胶的上方设有上部力传递层帆布,在上部力传递层帆布的上方设有若干根波浪形的上部磁性胶条,上部磁性胶条的排列方向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垂直,在上部磁性胶条的上方设有上部第一层贴胶,在上部第一层贴胶的上方设有上部覆盖胶层;

3、在左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与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的下方设有下部第二层贴胶,在下部第二层贴胶的下方设有下部力传递层帆布,在下部力传递层帆布的下方设有若干根波浪形的下部磁性胶条,下部磁性胶条的排列方向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垂直,在下部磁性胶条的下方设有下部第一层贴胶,在下部第一层贴胶的下方设有下部覆盖胶层。

4、作为优选,所述上部磁性胶条的摆放位置自输送带芯指型对插部分的尾部至头部呈均匀分布,且相邻上部磁性胶条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5、作为优选,所述上部磁性胶条的宽度为5~10mm、厚度为1~2mm,且波浪形状态下的上部磁性胶条的首尾两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输送带带宽的4/5。

6、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力传递层帆布为尼龙或聚酯帘子布。

7、作为优选,所述下部磁性胶条的摆放位置自输送带芯指型对插部分的尾部至头部呈均匀分布,且相邻下部磁性胶条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8、作为优选,所述下部磁性胶条的宽度为5~10mm、厚度为1~2mm,且波浪形状态下的下部磁性胶条的首尾两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输送带带宽的4/5。

9、作为优选,所述下部力传递层帆布为尼龙或聚酯帘子布。

10、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计算机自动监测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运行状况,通过磁感应成像的分析,出现异常后及时报警,工作人员可以对输送带进行可控的接头维护,防止突发的输送带接头失效而导致意外停机,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它包括相互对插的左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100)与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200);其特征是:在左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100)与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200)的上方设有上部第二层贴胶(5),在上部第二层贴胶(5)的上方设有上部力传递层帆布(4),在上部力传递层帆布(4)的上方设有若干根波浪形的上部磁性胶条(3),上部磁性胶条(3)的排列方向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垂直,在上部磁性胶条(3)的上方设有上部第一层贴胶(2),在上部第一层贴胶(2)的上方设有上部覆盖胶层(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磁性胶条(3)的摆放位置自输送带芯指型对插部分的尾部至头部呈均匀分布,且相邻上部磁性胶条(3)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磁性胶条(3)的宽度为5~10mm、厚度为1~2mm,且波浪形状态下的上部磁性胶条(3)的首尾两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输送带带宽的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力传递层帆布(4)为尼龙或聚酯帘子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下部磁性胶条(9)的摆放位置自输送带芯指型对插部分的尾部至头部呈均匀分布,且相邻下部磁性胶条(9)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下部磁性胶条(9)的宽度为5~10mm、厚度为1~2mm,且波浪形状态下的下部磁性胶条(9)的首尾两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输送带带宽的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下部力传递层帆布(8)为尼龙或聚酯帘子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便探测力传递层失效的超高强度输送带指型接头,在左端、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的上方依次设有上部第二层贴胶与上部力传递层帆布,在上部力传递层帆布的上方设有若干根波浪形的上部磁性胶条,在上部磁性胶条的上方依次设有上部第一层贴胶与上部覆盖胶层;在左端、右端输送带芯指型接头的下方依次设有下部第二层贴胶与下部力传递层帆布,在下部力传递层帆布的下方设有若干根波浪形的下部磁性胶条,上部、下部磁性胶条的排列方向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垂直,在下部磁性胶条的下方依次设有下部第一层贴胶与下部覆盖胶层。本技术可通过计算机自动监测超高强度织物芯输送带运行状况,出现异常后及时报警。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韬,薛晓波,顾征宇,吴鑫程,吴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宝强工业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