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及载具回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2221发布日期:2023-06-01 12:5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及载具回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及载具回收机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使用载具盛放试剂,以便于对试剂进行运输和相关检测。试剂检测完成后,需要对使用后的载具进行回收,以避免使用后的载具造成环境污染。

2、但在相关技术中,直接在仪器内将载具从高空抛落至回收容器,导致发生载具弹出回收容器、液体飞溅等情况,有较大的污染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及载具回收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将载具从高空抛落至回收容器,发生载具弹出回收容器、液体飞溅,产生污染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包括:立架;托架,包括可升降设置在立架上的支撑座及设置在支撑座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一托部相对于第二托部具有相互靠近的支撑状态及相互远离的分离状态;分离结构,设置在立架上并位于支撑座的升降方向上,支撑座带动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下降至分离结构处,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与分离结构抵接配合,以使第一托部由支撑状态移动至分离状态。

3、进一步地,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托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托部。

4、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多个,多个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一托部的上侧和下侧。

5、进一步地,分离结构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托部能够与第一斜面抵接配合。

6、进一步地,分离结构还包括与第一斜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变大,第二托部能够与第二斜面抵接配合。

7、进一步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8、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包括导轨,第二导向部包括导槽。

9、进一步地,立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部,支撑座上设置有与第三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四导向部。

10、进一步地,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立架上的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分别位于第三导向部的两侧,第一托部能够与第一楔块抵接配合,第二托部能够与第二楔块抵接配合。

11、进一步地,第一托部包括第一托臂及设置在第一托臂下方的第一滚轮,第二托部包括第二托臂及设置在第二托臂下方的第二滚轮,第一滚轮能够与分离结构抵接配合,第二滚轮能够与分离结构抵接配合,当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载具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时,第一托部处于支撑状态,当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之间的距离大于载具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时,第一托部处于分离状态。

12、进一步地,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还包括电机和带传动机构,电机设置在立架上,电机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支撑座升降。

13、进一步地,立架包括架本体及设置在架本体上的限位框体,支撑座和分离结构均设置在架本体上,限位框体内围成有供载具通过的限位空间,部分第一托部和部分第二托部均伸入至限位空间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具回收机构,包括导向机构及位于导向机构下方的回收容器,导向机构为上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包括:立架、托架以及分离机构。托架包括可升降设置在立架上的支撑座及设置在支撑座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一托部相对于第二托部具有相互靠近的支撑状态及相互远离的分离状态。分离结构设置在立架上并位于支撑座的升降方向上,支撑座带动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下降至分离结构处。这样,当第一托部处于支撑状态时,将载具放置在托架的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上,载具能够被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支撑。支撑座带动支撑有载具的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下降,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与分离结构抵接配合,以使第一托部由支撑状态移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托部相对于第二托部相互远离,使得载具能够从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之间落下。可以将回收容器放置在分离结构的下方,使得载具从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之间落下时能够落入到回收容器内。这样,通过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能够将载具回收到回收容器内,实现了自动回收,减小了载具开始下落时与回收容器之间的距离,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将载具从高空抛落至回收容器,发生载具弹出回收容器、液体飞溅,产生污染的问题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将载具从高空抛落至回收容器,发生载具弹出回收容器、液体飞溅,产生污染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5),所述弹性件(45)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托部(22),所述弹性件(45)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托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5)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4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托部(22)的上侧和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30)包括第一斜面(33),所述第一托部(22)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33)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斜面(33)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34),所述第一斜面(33)和所述第二斜面(34)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托部(23)能够与所述第二斜面(34)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41),所述第一托部(22)和所述第二托部(23)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41)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41)包括导轨(411),所述第二导向部(42)包括导槽(4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0)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部(43),所述支撑座(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向部(43)导向配合的第四导向部(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30)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立架(10)上的第一楔块(31)和第二楔块(32),所述第一楔块(31)和所述第二楔块(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导向部(43)的两侧,所述第一托部(22)能够与所述第一楔块(31)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托部(23)能够与所述第二楔块(32)抵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部(22)包括第一托臂(221)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托臂(221)下方的第一滚轮(222),所述第二托部(23)包括第二托臂(231)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托臂(231)下方的第二滚轮(232),所述第一滚轮(222)能够与所述分离结构(30)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滚轮(232)能够与所述分离结构(30)抵接配合,当所述第一托臂(221)和所述第二托臂(231)之间的距离小于载具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托部(22)处于所述支撑状态,当所述第一托臂(221)和所述第二托臂(2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载具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托部(22)处于所述分离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还包括电机(51)和带传动机构(52),所述电机(51)设置在所述立架(10)上,所述电机(51)通过所述带传动机构(52)带动所述支撑座(21)升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0)包括架本体(11)及设置在所述架本体(11)上的限位框体(12),所述支撑座(21)和所述分离结构(30)均设置在所述架本体(11)上,所述限位框体(12)内围成有供载具通过的限位空间(13),部分所述第一托部(22)和部分所述第二托部(23)均伸入至所述限位空间(13)内。

13.一种载具回收机构,包括导向机构及位于所述导向机构下方的回收容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及载具回收机构,其中,回收载具的导向机构包括:立架;托架,包括可升降设置在立架上的支撑座及设置在支撑座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一托部相对于第二托部具有相互靠近的支撑状态及相互远离的分离状态;分离结构,设置在立架上并位于支撑座的升降方向上,支撑座带动第一托部和第二托部下降至分离结构处,第一托部和/或第二托部与分离结构抵接配合,以使第一托部由支撑状态移动至分离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将载具从高空抛落至回收容器,发生载具弹出回收容器、液体飞溅,产生污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王逸贤,郑晓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