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

文档序号:33992663发布日期:2023-04-29 15:5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

本发明涉及输送设备,具体为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


背景技术:

1、滚筒式输送机主要由滚筒、机架、驱动装置构成,通过将多个滚筒并排架设于机架上,利用驱动装置带动滚筒转动,物料放置到滚动的滚筒上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的滚筒推动物料朝某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输送目的,滚筒式输送适用于各类杆件、管件、箱、包、托盘等货物的输送,能够输送单件重量很大的物料、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滚筒之间易于衔接过滤,可用多条滚筒及其它输送机或专机组成复杂的物流输送系统,满足多方面的工艺需要,具有输送量大、速度快、运转轻快的特点。

2、然而现有的滚筒式输送设备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足,传统的滚筒式输送设备的传送滚筒多为圆柱型结构,结构较为单一,当在对线型结构的管、杆或者板件进行传送时,传送滚筒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限位,导致线型结构的管、杆或者板件在传送过程中易发生倾斜,从而影响输送。

3、另外管、杆或者板件的尺寸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现有的滚筒式输送设备不能进行适应性的调节,从而当对较宽或较细的管、杆或者板件物品进行输送时,不能进行有效限位,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并且由于大多滚筒式输送设备的行间距是固定的,在对一些较短或较小的物品进行输送时,物品易从滚筒行与行之间的间隙区域掉落,从而不便对较短的物品进行输送,降低了装置的灵活性。

4、且在对体积较大的物体进行输送时,传送滚筒长度多是固定的,因此在对大体积的物料进行输送时,需要更换相对应的输送滚筒进行输送,不同体积的物料需要使用不同的输送设备,较为麻烦不便。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滚筒式输送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对较宽或较细的管、杆或者板件物品进行输送时,不能进行有效限位,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空心板和第二空心板,所述第一空心板与第二空心板之间等间距设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上均等间距设有对工件进行输送的滚动筒,所述第一空心板和第二空心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滚筒间距的调节结构,所述第一空心板通过扩宽结构与第二空心板连接,且扩宽结构用于调整装置宽度。

3、优选的,所述扩宽结构包括垂直且转动安装于第一空心板上的螺纹杆、通过转轴转动套设于螺纹杆上的第一板体、螺纹套设于螺纹杆上且与第二空心板侧壁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第二板体滑动连接且个数至少为两个的限位杆,且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限位杆滑动的滑槽。

4、优选的,位于装置输入端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心板、第二空心板转动连接,且与空心板转动连接的连接杆的右端贯穿第二空心板并位于第二空心板的外侧,位于其他位置上的所述连接杆共同通过调节结构与第一空心板、第二空心板连接。

5、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设于第二空心板且与连接杆垂直的第一螺纹转轴、螺纹套设于第一螺纹转轴且与其他位置上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的滑筒一、固定设于第一空心板内部且与第一螺纹转轴平行的滑杆、滑动套设于滑杆且与其他位置上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的滑筒二,每个所述滑筒一均与对应侧的连接杆转动连接,且每个滑筒一上的连接杆的右端均贯穿滑筒一并位于第二空心板的外侧,每个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二空心板外侧的一端均通过链轮一、链条传动连接,与第二空心板转动连接的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安装有电机。

6、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与第二空心板底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板、转动安装于安装板内侧且竖直设置并与第一螺纹转轴垂直的第二螺纹转轴、螺纹套设于第二螺纹转轴上的滑筒三,所述滑筒三贯穿安装板并与安装板滑动,且滑筒三位于安装板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与链条啮合的链轮二,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滑筒三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螺纹转轴平行的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组与第二螺纹转轴传动连接,且联动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全齿轮组与第一螺纹转轴传动连接。

7、优选的,每个所述连接杆位于滚动筒内部的区域均呈断开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杆位于滚动筒内部的端部均设有卡柱,且每个所述滚动筒的内部均开设有供卡柱滑动且防止卡柱脱轨的滑腔,每个所述滚动筒的内部均设有两端分别与相应侧两个卡柱分别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通过第一空心板、扩宽结构和第二空心板的设置,使得装置可以根据输送物品大小的需要或同时输送多个较大物品时,进行适应性的宽度调节,从而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优化了现有对较大体积物品输送时,对不同体积的物料需要使用不同的输送设备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另外通过滚动筒与滚动筒端部之间形成的凹口,便于对管件等线性物体进行限位,避免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另外通过控制滚动筒与滚动筒端部之间的间距调节,使得装置在对不同宽度的线性物品进行输送时,可以适应性的调节至对线性物品两侧进行限制,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

9、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可以对较小的物体、较短或宽度不同的管件进行适应性的调节,通过缩短滚动筒之间的行间距,可以有效避免对较小物品或较短管件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物品从行与行之间的间距脱落的现象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空心板(1)和第二空心板(3),所述第一空心板(1)与第二空心板(3)之间等间距设有连接杆(5),每个所述连接杆(5)上均等间距设有对工件进行输送的滚动筒(601),所述第一空心板(1)和第二空心板(3)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滚筒间距的调节结构(4),所述第一空心板(1)通过扩宽结构(2)与第二空心板(3)连接,且扩宽结构(2)用于调整装置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宽结构(2)包括垂直且转动安装于第一空心板(1)上的螺纹杆(202)、通过转轴转动套设于螺纹杆(202)上的第一板体(201)、螺纹套设于螺纹杆(202)上且与第二空心板(3)侧壁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板体(203),所述第一板体(201)上设有与第二板体(203)滑动连接且个数至少为两个的限位杆(204),且第二板体(203)上开设有供限位杆(204)滑动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位于装置输入端的所述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心板(1)、第二空心板(3)转动连接,且与空心板转动连接的连接杆(5)的右端贯穿第二空心板(3)并位于第二空心板(3)的外侧,位于其他位置上的所述连接杆(5)共同通过调节结构(4)与第一空心板(1)、第二空心板(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4)包括转动设于第二空心板(3)且与连接杆(5)垂直的第一螺纹转轴(402)、螺纹套设于第一螺纹转轴(402)且与其他位置上所述连接杆(5)一一对应的滑筒一(403)、固定设于第一空心板(1)内部且与第一螺纹转轴(402)平行的滑杆(401)、滑动套设于滑杆(401)且与其他位置上所述连接杆(5)一一对应的滑筒二,每个所述滑筒一(403)均与对应侧的连接杆(5)转动连接,且每个滑筒一(403)上的连接杆(5)的右端均贯穿滑筒一(403)并位于第二空心板(3)的外侧,每个所述连接杆(5)位于第二空心板(3)外侧的一端均通过链轮一(404)、链条(405)传动连接,与第二空心板(3)转动连接的所述连接杆(5)的右端安装有电机(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4)还包括与第二空心板(3)底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板、转动安装于安装板内侧且竖直设置并与第一螺纹转轴(402)垂直的第二螺纹转轴(408)、螺纹套设于第二螺纹转轴(408)上的滑筒三(407),所述滑筒三(407)贯穿安装板并与安装板滑动,且滑筒三(407)位于安装板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与链条(405)啮合的链轮二(406),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滑筒三(407)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螺纹转轴(402)平行的联动转轴(409),所述联动转轴(409)的一端通过锥形齿轮组与第二螺纹转轴(408)传动连接,且联动转轴(409)的另一端通过全齿轮组(410)与第一螺纹转轴(40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杆(5)位于滚动筒(601)内部的区域均呈断开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杆(5)位于滚动筒(601)内部的端部均设有卡柱(603),且每个所述滚动筒(601)的内部均开设有供卡柱(603)滑动且防止卡柱(603)脱轨的滑腔,每个所述滚动筒(601)的内部均设有两端分别与相应侧两个卡柱(603)分别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60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包括第一空心板,所述第一空心板内侧设置有用于调整装置宽度的扩宽结构,且第一空心板通过扩宽结构连接有第二空心板,所述第一空心板和第二空心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滚筒间距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上连接有若干连接杆。该滚筒式自动化输送机械,对不同体积的物料需要使用不同的输送设备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另外通过滚动筒与滚动筒端部之间形成的凹口,便于对管件等线性物体进行限位,避免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另外通过控制滚动筒与滚动筒端部之间的间距调节,使得装置在对不同宽度的线性物品进行输送时,可以适应性的调节至对线性物品两侧进行限制,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英歧,李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