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44159发布日期:2023-04-06 10:5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长毛绒针织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下布机构。


背景技术:

1、长毛绒针织机下布机构是长毛绒面料编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2、现有技术中的下布机构是由两个下布辊分别向内以相对转动方式夹持布料,形成向下拉紧、拖拽的作用力,随着针织机的不断运行,持续地将布料收入到位于下布机构下方的收纳装置中。其中,目前的下布辊工作动力是由针织机的主电机经过一系列固定速比的传动机构传递而来,其下布工作速度仅与主电机转速有关,并且为固定速比,因此,现有技术中下布机构的下布辊速度固定不变,下布机构只能按照固定速比进行下布,再通过收纳装置将布料成卷地收集起来。

3、但是,长毛织物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织物产品,下布辊的下布速度对布料的拉伸效果、织物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而现有的下布机构无法根据需求调整下布辊下拉收集布料的速度和张力,因此,不同颜色数、不同参数的长毛绒织物产品在经过不变速的下布辊后,受下布辊拉扯时的张力效果影响,会导致不同的长毛绒织物产品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布料幅宽不一致、图案扭曲等现象,而布料幅宽是否稳定一致,图案是否扭曲变形等要素是重要产品质量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固定时速的下步机构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长毛绒织物产品的下布需求,也无法满足日渐提高的长毛绒织物产品的质量要求。

4、除此以外,长毛织物收集不当也会对长毛织物的产品质量带来二次伤害,例如,将长毛织物成卷地卷集在一起时,一方面,会造成织物产品的长绒毛挤压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长毛织物厚度较厚,采用卷集的收集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工人们需要频繁地将收纳装置中的产品取出,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无法满足长布匹的织物产品的收集需求。

5、因此,亟需一种新型下布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下布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布速率固定不变、下布张力不可控,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长毛绒织物产品的下布需求,也无法满足日渐提高的长毛绒织物产品的质量要求等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包括转座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下布辊联动机构、收纳桶,所述下步辊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转座的上方,所述收纳桶位于所述转座的下方,且所述收纳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转座的内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座沿其周向转动,并带动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及所述收纳桶沿所述转座的周向同步转动;

4、所述下布机构还包括内外齿齿圈、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内外齿齿圈与所述转座呈同心圆式上下设置,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内外齿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外齿齿圈沿所述转座的周向转动;

5、通过调整所述转座与所述内外齿齿圈之间的转速差,进而驱动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进行差速运动。

6、进一步地,所述转座为呈环形的转动齿盘,所述转座的外部容置于外壳内,且所述外壳的下部与支撑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所述收纳桶的底部悬置于地面上方。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变频调速驱动机构,通过改变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的转速和/或转向,调节所述转座与所述内外齿齿圈之间的转速差。

8、进一步地,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包括第一内传动机构、第二内传动机构、传动箱及下布辊,所述下布辊为由两根长辊轮呈间隙配合的夹持组件,所述下布辊沿所述转座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下布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内传动机构、所述传动箱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座的台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内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并进行传动,所述第一内传动机构的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座的台面上,且所述第一内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内外齿齿圈啮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器和内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器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转座的台面上;

11、所述内传动齿轮为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所述内传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器内部的传动轴连接于所述传动器的下方,并带动所述传动器顶部的齿轮转动,所述传动器顶部的齿轮与所述第二内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进行传动。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座包括转动轨道和容置槽,所述转动轨道为沿所述转座周向设置的梯槽,所述内外齿齿圈容置于所述转动轨道处;

13、所述容置槽为设置于所述转座的台面上的凹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转动轨道沿径向贯通,所述内传动齿轮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轨道设置于所述转座的外径处,且邻近所述转座的外齿。

1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二驱动连接槽,所述第二驱动连接槽内容置有外传动齿轮,所述内外齿齿圈的外齿通过所述外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内传动齿轮与所述内外齿齿圈的内齿相啮合传动。

1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申请通过增设第二驱动装置来驱动内外齿齿圈转动,并将固定连接于转座上的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内外齿齿圈相啮合连接,使得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分别驱动作用下,转座在带动下布辊联动机构同步转动的同时,内外齿齿圈也能在转座上独立转动,而下布辊联动机构与内外齿齿圈之间形成的转速差,驱动了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进行差速运动,进而实现了通过改变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的转速和/或转向,便可调节驱动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的转速,从而实现了下布辊联动机构的下布速率连续可调、下布张力可控、下布幅宽可控的灵活下布效果,具有结构精简、功能可靠、易于实现、实用性强的优势。

19、本申请采用下布辊联动机构、收纳桶、转座同步转动的设置方式,使得下布辊联动机构与收纳桶之间的相对静止,当下布辊联动机构在夹持织物向下运动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将长毛织物连续地叠放至收纳桶内,有效地扩大了横向方向上收集长毛织物产品的空间,使得可以在相同空间收集更长布匹的长毛织物产品,无需工人们频繁地参与取料,此外,相比较卷集收集长毛织物的收纳方式,下上下叠放的织物之间没有收纳时的挤压力,有效地避免了长毛织物的长毛绒发生挤压变形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等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包括转座(1)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3)、下布辊联动机构、收纳桶(2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下布机构,包括转座、内外齿齿圈、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连接于转座的下布辊联动机构、收纳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座转动,并带动下布辊联动机构及收纳桶沿转座的周向同步转动,内外齿齿圈与转座呈同心圆式上下设置,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内外齿齿圈相啮合,通过调整转座与内外齿齿圈之间的转速差,进而驱动所述下布辊联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进行差速运动。本申请实现了下布辊联动机构的下布速率可调、下布张力可控、下布幅宽可控的灵活下布效果,具有结构精简、功能可靠、易于实现、实用性强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蒋喆,蒋文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市创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