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1354发布日期:2023-09-01 13: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梯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梯控制装置的,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1、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近年来电气设备领域的小型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型化需要紧凑型设计,随之带来设备内部空间较小,例如在控制设备中,将控制设备中的主要电路元件安装好后,控制设备中的空间所剩无几,没有额外的空间单独设置固定支架来安装例如交互模块等其他功能组件,因此,如何实现在控制设备的有限空间中妥善安装功能组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柜,其能够实现交互装置稳定安装的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梯控制柜的结构紧凑性。

2、电梯控制柜包括交互装置以及控制柜主体,交互装置包括外壳,所述控制柜主体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主体部以及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主体部表面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遮盖所述开口的部分以构成部分所述机壳,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

3、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主体的外壳设置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交互装置的外壳固定连接以实现对交互装置的固定,如此,在控制柜主体狭小的内部空间内无需专门设置用于固定交互装置的固定支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交互装置的固定。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连接腔,所述固定部包括本体子部和连接子部,本体子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连接子部与所述本体子部连接,所述连接子部卡入所述连接腔内。

5、基于上述实施例,固定部的本体子部与主体部连接实现了固定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固定部的连接子部处于连接腔内且贴合连接腔的腔壁,实现了固定部与交互装置的外壳的连接以及对交互装置自由度的限定。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外壳相背两侧。

7、基于上述实施例,两个固定部可对交互装置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将两个固定部设置于外壳相背的两侧,可对交互装置的多个位置进行固定,以增强固定部对交互装置的固定效果。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加强部抵接所述外壳,所述加强部遮盖所述开口部分后,所述主体部、所述加强部以及两个所述固定部围设有组装开口。

9、基于上述实施例,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固定部,如此,两个固定部以及加强部可简化为超静定梁(固定部与第一壳体连接可简化为悬臂梁),如此,简化为超静定梁的两个固定部以及加强部两个固定部配合加强部对交互装置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另外,加强部抵接外壳以对交互装置的自由度进一步进行限定,以使交互装置更加稳定。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具有组装开口,所述交互装置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交互面,所述交互装置部分穿过所述组装开口以使所述交互面显露于所述机壳外。

11、基于上述实施例,交互装置的交互面经由组装开口显露于机壳外,如此,便于用户对交互装置施加指令以及读取数据。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主体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固定在所述机壳内,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强电部分重合。

13、基于上述实施例,沿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固定部与第一电路板组件的强电部分重合以实现对强电的隔绝,以保护用户的安全。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外壳设置有卡合部,所述交互装置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

15、基于上述实施例,交互装置的外壳设置有卡合部,对应的控制柜主体的第一电路板组件设置有卡接部,交互装置通过卡合部与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电路板组件上,如此,通过第一电路板组件对对交互装置进行辅助固定,以提高交互装置的稳定性。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印刷电路板,多个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排列,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外壳与最靠近自身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卡接;或,

17、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邻近所述组装开口的部分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避让开口,且所述第一避让开口至少部分与所述组装开口在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上重叠,所述外壳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开口,并与最靠近所述组装开口且未开设有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卡接。

18、基于上述实施例,多个第一印刷电路板沿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排列时,当外壳与最靠近自身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时,可减小交互装置的安装难度,适用于交互装置体积较小时;

19、当外壳与除最靠近自身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时,沿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高于与外壳连接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避让交互装置的第一避让口,以使交互装置的外壳穿过第一避让开口能够与对应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适用于交互装置体积较大时。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定位部,对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定位腔,所述定位部卡入所述定位腔内。

21、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交互装置与第一电路板组件装配时,使定位部处于定位腔内以实现对外壳和第一电路板组件的对正,进而便于后续固定件与交互装置的装配以及交互装置与第一电路板组件的装置。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接部的长度。

23、基于上述实施例,定位部的长度大于卡接部的长度可以保证交互装置与定位组件已经对正,此时,可对交互装置施加压力以使卡接部形变穿过卡接口以与印刷电路板卡接,如此,便于交互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的组装,且在两者组装时可保护印刷电路板。

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并位于所述固定部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封盖部对应所述交互装置设置有避位口,所述交互装置由所述避位口显露。

25、基于上述实施例,封盖部处于闭合状态时遮盖开口提高了该控制柜主体的密封性,另外,封盖部开设避位口在封盖部处于闭合状态时可显露交互装置的交互面,以便于用户对该电梯控制柜进行操作。

26、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主体的外壳设置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交互装置的外壳固定连接以实现对交互装置的固定,如此,在控制柜主体狭小的内部空间内无需专门设置用于固定交互装置的固定支架的情况下,这样实现交互装置组装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电梯控制柜的紧凑性,有利于其实现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连接腔,所述固定部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交互装置相背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装置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交互面,所述交互装置部分穿过所述组装开口以使所述交互面显露于所述机壳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主体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外壳设置有卡合部,所述交互装置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印刷电路板,多个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a排列,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外壳与最靠近自身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卡接;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具有定位腔,所述定位部卡入所述定位腔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交互装置的厚度方向a,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卡合部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并位于所述固定部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包括交互装置以及控制柜主体,交互装置包括外壳,所述控制柜主体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主体部以及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主体部表面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遮盖所述开口的部分以构成部分所述机壳,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其能够实现交互装置稳定安装的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梯控制柜的结构紧凑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