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带机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8088发布日期:2023-10-11 21:2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管带机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具体涉及管带机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管带机靠摩擦驱动输送带移动,并由间隔设置的正多边形(一般为正六边形)托辊组强制输送带卷成圆管状来运输物料。随着可开采利用资源在持续减少,开采地逐渐向地下或者高海拔的山顶区域扩展,管带机主要应用于大跨度的输送项目中。

2、目前,管带机通常采用钢结构杆件组成的空间立体桁架体系,其中,桁架体系的横截面通常为矩形结构,以支撑输送带。然而,钢结构桁架所使用的钢杆件节点数量巨大,结构复杂,重量较大,因此,工人劳动强度大,安装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带机输送系统,以解决管带机输送系统的钢结构桁架结构复杂且重量较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带机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拉索组件,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拉索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拉索;若干组撑杆组件,沿所述拉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撑杆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多根撑杆,每根所述撑杆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拉索之间,所述撑杆上连接有托辊,所述托辊可相对于所述撑杆转动,多根所述撑杆上的所述托辊围成容纳空间;输送带,沿所述拉索延伸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托辊围成的容纳空间中。

3、有益效果:通过在拉索组件上连接若干撑杆组件组成柔性系统,来支撑输送带,拉索和撑杆相互支撑,结构稳定,拉索和撑杆的组合方式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拉索承载能力较高,整个系统的跨越能力更强;并且,通过在撑杆上直接设置托辊,取消了传统的psk板,组装简单,施工方便,还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用钢量,进一步减轻整体重量,减小支撑部的荷载,延长使用寿命。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索组件包括:上稳定索;下稳定索,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且位于所述上稳定索的下方;两根承重索,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两根所述承重索位于所述上稳定索与所述下稳定索之间,且两根所述承重索分别位于所述上稳定索与所述下稳定索的连线的两侧,以使所述拉索组件的横截面呈四边形。

5、有益效果:拉索组件包括四根拉索,四根拉索位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四边形结构简单,所需的拉索数量少,便于布局,能够实现稳定支撑。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撑杆组件包括四根所述撑杆,四根所述撑杆包括两根第一撑杆及两根第二撑杆,每根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稳定索连接且另一端与一根所述承重索连接,每根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稳定索连接且另一端与一根所述承重索连接。

7、有益效果:第一撑杆连接在上稳定索与承重索之间,用于固定上稳定索与承重索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上稳定索的受力传递至承重索上,第二撑杆连接在下稳定索与承重索之间,用于固定下稳定索与承重索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下稳定索的受力传递至承重索上,从而通过承重索及撑杆组件来固定上稳定索及下稳定索,并将上稳定索及下稳定索上所受的力传递至支撑部上,提高拉索组件及撑杆组件的稳固性。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带包括输送方向相反的承载段和回程段;两根所述承重索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所述托辊,所述连接板上方的所述托辊及两根所述第一撑杆上的所述托辊围成第一容纳空间,以容纳并支撑所述承载段,所述连接板下方的所述托辊及两根所述第二撑杆上的所述托辊围成第二容纳空间,以容纳并支撑所述回程段。

9、有益效果:通过拉索组件、撑杆组件及连接板构成的三角形柔性结构体系来支撑输送带,结构稳定,受力合理,且通过直接在撑杆及连接板上设置托辊,可以进一步减小重量,节省材料,降低施工难度,输送带与托辊之间滚动接触,还可以减小摩擦力,降低能量消耗,降低成本。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索夹,所述索夹包括贯通部及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贯通部的外侧,且两个所述连接部呈夹角设置,所述贯通部中穿过一根所述拉索,每个所述连接部与一根所述撑杆连接。

11、有益效果:通过在索夹的贯通部中穿设拉索,并将每个连接部与一根撑杆连接,一根拉索及两根撑杆同时连接在同一索夹上,实现了拉索与撑杆的稳定连接,从而保证撑杆组件与拉索组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并且,两个连接部呈夹角设置,可以保证与同一根拉索连接的两根撑杆之间保持该夹角不变,进一步保证三角体系的稳定性。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锚夹,所述锚夹呈“u”字型,所述锚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以供所述撑杆穿过;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以连接所述锚夹与所述索夹。

13、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侧板与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实现锚夹与索夹的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中穿设撑杆,实现锚夹与撑杆的连接,从而通过锚夹与索夹的配合,实现撑杆与拉索的稳定连接,连接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且成本低。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走道支撑件,所述走道支撑件的轴线与所述拉索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走道支撑件与下稳定索上的所述索夹固定连接,所述走道支撑件上设置有沿所述拉索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走道。

15、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走道支撑件与下稳定索上的索夹固定连接,实现走道支撑件与下稳定索的连接,通过下稳定索向走道支撑件提供作用力,保证走道支撑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走道支撑件上设置的走道的稳定性。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所述承重索。

17、有益效果:通过在支撑部上固定设置支撑座,并通过支撑座连接承重索,实现承重索与支撑部的固定连接,支撑座稳定性好,连接可靠性高,保证支撑部对承重索的稳定支撑,提高系统的稳固性。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锚具,所述锚具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且与所述下稳定索相对应,以连接所述下稳定索与所述支撑部。

19、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支撑部上的锚具与下稳定索连接,实现了下稳定索在支撑部上的固定,支撑部向下稳定索提供拉力,下稳定索上所受的力通过锚具传递至支撑部上,保持下稳定索的位置固定及受力稳定性,从而保证拉索组件及撑杆组件组成的柔性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围设在所述撑杆组件的外侧。

21、有益效果:光伏板围设在撑杆组件的外侧,形成封闭结构,避免输送带上的物料飞扬到周围环境中,满足环保需求,并且光伏板还可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光伏组件的电路组件连接至管带机输送系统的电路上,通过光伏发电为管带机输送系统的运行提供电能,节省额外的围护彩板。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组件(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组件(3)包括四根所述撑杆,四根所述撑杆包括两根第一撑杆(301)及两根第二撑杆(302),每根所述第一撑杆(301)的一端与所述上稳定索(201)连接且另一端与一根所述承重索(203)连接,每根所述第二撑杆(302)的一端与所述下稳定索(202)连接且另一端与一根所述承重索(2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包括输送方向相反的承载段(401)和回程段(4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索夹(5),所述索夹(5)包括贯通部(501)及两个连接部(502),所述连接部(502)连接在所述贯通部(501)的外侧,且两个所述连接部(502)呈夹角设置,所述贯通部(501)中穿过一根所述拉索,每个所述连接部(502)与一根所述撑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锚夹(6),所述锚夹(6)呈“u”字型,所述锚夹(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601)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601)的底板(602),所述底板(60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03),以供所述撑杆穿过;所述侧板(60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604),所述连接部(502)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503),所述第二连接孔(604)与所述第三连接孔(503)通过第一连接件(605)连接,以连接所述锚夹(6)与所述索夹(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走道支撑件(7),所述走道支撑件(7)的轴线与所述拉索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走道支撑件(7)与下稳定索(202)上的所述索夹(5)固定连接,所述走道支撑件(7)上设置有沿所述拉索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走道(70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支撑座(810),所述支撑座(81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上,所述支撑座(810)上连接所述承重索(20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锚具(820),所述锚具(82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上且与所述下稳定索(202)相对应,以连接所述下稳定索(202)与所述支撑部(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输送系统还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围设在所述撑杆组件(3)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管带机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拉索组件,连接在至少两个支撑部上,拉索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拉索;若干组撑杆组件,沿拉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撑杆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多根撑杆,每根撑杆连接在相邻两根拉索之间,撑杆上连接有托辊,托辊可相对于撑杆转动,多根撑杆上的托辊围成容纳空间;输送带,沿拉索延伸方向延伸且位于托辊围成的容纳空间中。通过在拉索组件上连接若干撑杆组件组成柔性系统来支撑输送带,拉索和撑杆相互支撑,结构稳定,重量较轻,拉索承载能力较高,整个系统的跨越能力较强;在撑杆上直接设置托辊,组装简单,施工方便,降低用钢量,减轻重量,减小支撑部的荷载。

技术研发人员:葛圳东,赵光明,石鑫,丁圣潇,王琼琼,张新春,吕要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