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97704发布日期:2023-11-16 09:5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属于垃圾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生活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生活垃圾的种类多种多样,且固态垃圾与液态垃圾通常集中堆放。

2、目前,进行垃圾回收时一般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但一般固态垃圾与液态垃圾混合在一起,需在共同回收后将液态垃圾与固态垃圾分离进行处理,增加垃圾回收处理的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解决了需在共同回收后将液态垃圾与固态垃圾分离进行处理导致垃圾回收处理步骤增加的问题。

2、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包括:

4、移动箱,具有第一内腔,移动箱用于转移回收机构,以便于集中回收机构进行垃圾回收;

5、回收机构,设置为多个,多个回收机构皆设置于第一内腔中,用于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6、及清理组件,用于对移动箱及回收机构进行清理;

7、其中,回收机构皆包括回收箱、中空箱、隔板,且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中空箱、隔板、回收箱依次分布;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水孔,隔板顶部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底部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件,中空箱箱壁部分区域处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

8、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箱底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

9、回收箱底部皆可拆卸式安装有多个第二滚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箱皆包括箱体、转动连接于箱体一端的箱盖,多个第一滚轮皆可拆卸式安装于箱体底部;

11、第一滚轮设置为两个,且两第一滚轮对称设置于箱体底部一端;

12、箱体底部远离第一滚轮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底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外壁皆连接有第三滚轮、支撑柱,第三滚轮的中轴线与相邻支撑柱的中轴线具有夹角。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清理组件皆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移动箱侧壁的水箱,水箱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水箱呈对称分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箱底端皆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孔;

15、回收机构皆还包括挡板,挡板皆滑动连接于回收箱底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箱内壁皆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顶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横截面皆呈t形;

17、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贴合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

18、第一凹槽内插入有第一插板,第一插板的横截面呈t形,第一插板远离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压板。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板顶部皆连接有中空圆柱,中空圆柱皆具有第三内腔,中空圆柱底端皆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皆与相邻第三内腔连通;

20、中空箱外壁皆连接有第五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上皆设置有插槽,插槽开口朝上,且插槽内皆插入有插棒,插棒外壁皆连接有第二插板。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板上皆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的一端皆连接有挂钩,第二支撑件上皆连接有第六连接件,第六连接件上皆开设有第三穿孔。

22、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23、1、通过隔板的设置,回收机构被隔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空箱区域,用于回收固态垃圾,第二部分为回收箱,用于回收液态垃圾,避免固态垃圾、液态垃圾堆积从而在后续需进行分离。

24、2、通过第一转动件、第三滚轮、支撑柱的设置,第一转动件可在转动过程中改变第三滚轮、支撑柱的位置,可实现第三滚轮配合第一滚轮对移动箱进行转移的同时,也可通过支撑柱提高移动箱移动的难度。

25、3、通过于回收箱底端开设若干个第二出水孔,进入回收箱内的液态垃圾可进入移动箱内进而避免需连续对多个回收箱进行清理;同时,第二出水孔的开设,也便于在单独移出回收机构进行垃圾回收时对液态垃圾进行清理。

26、4、考虑到部分液态垃圾容易滞留于固态垃圾内及固态垃圾在堆叠时容易留出较大空隙,对此,通过压板的设置,在压板的下压过程中,可对固态垃圾进行挤压,从而在中空箱上端区域留出可继续容纳固态垃圾的区域,且可通过挤压使得部分滞留于固态垃圾内的液体流入回收箱。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箱(100)底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箱(100)皆包括箱体(110)、转动连接于箱体(110)一端的箱盖(120),多个第一滚轮(2)皆可拆卸式安装于箱体(110)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10)底部远离第一滚轮(2)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四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3)底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4),第一转动件(4)外壁皆连接有第三滚轮(5)、支撑柱(6),第三滚轮(5)的中轴线与相邻支撑柱(6)的中轴线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清理组件(200)皆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移动箱(100)侧壁的水箱(210),水箱(210)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水箱(210)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收箱(310)底端皆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箱(320)内壁皆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一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2)顶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件(13),第一支撑件(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支撑件(13)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第二凹槽(14)的横截面皆呈t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内插入有第一插板(15),第一插板(15)的横截面呈t形,第一插板(15)远离第一支撑件(12)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压板(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板(16)顶部皆连接有中空圆柱(17),中空圆柱(17)皆具有第三内腔,中空圆柱(17)底端皆开设有第二通孔(18),第二通孔(18)皆与相邻第三内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板(15)上皆连接有牵引线(22),牵引线(22)的一端皆连接有挂钩,第二支撑件(13)上皆连接有第六连接件(23),第六连接件(23)上皆开设有第三穿孔。


技术总结
本公开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箱,具有第一内腔,移动箱用于转移回收机构,以便于集中回收机构进行垃圾回收;回收机构,设置为多个,多个回收机构皆设置于第一内腔中,用于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及清理组件,用于对移动箱及回收机构进行清理;其中,回收机构皆包括回收箱、中空箱、隔板,且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中空箱、隔板、回收箱依次分布。通过隔板的设置,回收机构被隔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空箱区域,用于回收固态垃圾,第二部分为回收箱,用于回收液态垃圾,避免固态垃圾、液态垃圾堆积从而在后续需进行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包冬冬,伍杨,张同庆,陈海杰,彭燕,唐逸龙,乐乐,孙伟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