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0051发布日期:2023-12-07 11:5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液压升降机由行走机构、液压机构、电动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组成的一种升降机设备。液压油由叶片泵形成一定的压力,经滤油器、隔爆型电磁换向阀、节流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进入液缸下端,使液缸的活塞向上运动,提升重物。现有的液压升降机主要有剪叉式、曲臂式、套缸式和铝合金式几种结构;起升高度从4米至38米不等。剪叉式液压升降机是由于其具有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广泛用于工厂车间户外等多个领域。现有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在开始提升时,由于液压机构的伸缩杆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其用力方向也为倾斜向上方向,假定其用力为f,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f1=fcosα,随着高度的提升,夹角α逐渐减小,f1逐渐增大,也即力量浪费越少,也即是液压升降机在提升初期其力量浪费越多,在提升后期起力量浪费越小。因此,减少力量浪费、提高液压机工作效率就成了升降机构造改进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液压升降机在提升初期对剪叉机构连杆和转动关节的作用力使其机构磨损大,设备故障率高。

2、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可在高位完成自卸功能的集装箱,这种集装箱与汽车组合后,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完成高位卸货。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升降机装置采用气缸或液压驱动双向移动运载机构,自动往返运载集装箱本体升降,在集装箱本体落地后自动打开箱门装卸货物,大大减轻了机构磨损,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提高了运输运载效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应用于组成半挂车上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包括集装箱本体、升降机装置、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集装箱本体两侧设有升降机装置,所述升降机装置顶部设有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推动集装箱本体上下前后移动,所述双向移动运载机构包括运载板、移动导轨装置、气缸推块、定位块、拖链,所述运载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位于所述运载板上的滑槽内,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上设有运载板,所述运载板上设有若干个气缸推块,所述气缸推块一侧设有定位块,所述气缸推块通过气管与双向气缸相连接,所述运载板两侧设有拖链,双向气缸驱动移动导轨装置在运载板上的滑槽内前后运动,并且带动集装箱本体上下前后运动。

4、作为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与所述双向气缸之间设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抵住在所述定位块上,防止移动导轨装置滑出滑槽外。

5、作为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导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轴承、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五轴承、第六轴承,所述第四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七轴承、第八轴承,所述运载板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之间设有若干个垫高块,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五轴承、第六轴承上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限制轴承滑出滑槽外。

6、作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轴及第四连接轴上设有传感器装置。

7、作为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固定块、传感器,所述固定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轴及第四连接轴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传感器。

8、作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9、作为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10、作为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装置包括底座、液压机构、剪叉机构、装载平台和气缸顶升装置,所述剪叉机构下部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上部与装载平台活动连接;所述装载平台上设有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液压机构下部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机构上部与所述剪叉机构上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气缸顶升装置。

11、作为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个导向轮。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集装箱可以向下移动到地面装卸货物,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升降机装置采用气缸或液压驱动双向移动运载机构,自动往返运载集装箱本体升降,在集装箱本体落地后自动打开箱门装卸货物,易于模块化、标准化生产,代替人力完成人员不宜或难以完成的运载操作,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了运输运载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应用于组成半挂车上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本体、升降机装置、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集装箱本体两侧设有升降机装置,所述升降机装置顶部设有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推动集装箱本体上下前后移动,所述双向移动运载机构包括运载板、移动导轨装置、气缸推块、定位块、拖链,所述运载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位于所述运载板上的滑槽内,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上设有运载板,所述运载板上设有若干个气缸推块,所述气缸推块一侧设有定位块,所述气缸推块通过气管与双向气缸相连接,所述运载板两侧设有拖链,双向气缸驱动移动导轨装置在运载板上的滑槽内前后运动,并且带动集装箱本体上下前后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轨装置与所述双向气缸之间设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抵住在所述定位块上,防止移动导轨装置滑出滑槽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轴承、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五轴承、第六轴承,所述第四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七轴承、第八轴承,所述运载板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之间设有若干个垫高块,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五轴承、第六轴承上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限制轴承滑出滑槽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及第四连接轴上设有传感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固定块、传感器,所述固定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轴及第四连接轴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七轴承、第八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装置包括底座、液压机构、剪叉机构、装载平台和气缸顶升装置,所述剪叉机构下部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上部与装载平台活动连接;所述装载平台上设有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液压机构下部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机构上部与所述剪叉机构上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气缸顶升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个导向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应用于组成半挂车上的双动力抬举式集装箱运输车装置,包括集装箱本体、升降机装置、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集装箱本体两侧设有升降机装置,所述升降机装置顶部设有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所述双向移动运载机构推动集装箱本体上下前后移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升降机装置采用气缸或液压驱动双向移动运载机构,自动往返运载集装箱本体升降,在集装箱本体落地后自动打开箱门装卸货物,大大减轻了机构磨损,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提高了运输运载效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钟纯,闫时锋,黄晓彤,关若旸,柯尚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通(深圳)物流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