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39209发布日期:2024-02-02 22:1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底座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1、起重机的底座为大型设备,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加工设备对底座进行加工,但是工作效率低,为解决工作效问题,需要将底座吊装到加工台上进行加工,在对底座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底座进行翻身。底座在进行吊装时,通过行车或龙门吊移动底座。

2、如在中国申请号为201310003481.7,公开日为2013.5.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大型筒体分段吊装工艺,一:将一台龙门吊分别与位于两端的上跑车和下跑车滑动连接在一起;二:将上、下跑车分别与设在筒体分段上、下围壁上面的数个吊点连接在一起,并控制龙门吊起吊,将筒体分段吊离地面;三:将筒体分段在空中垂直;四:将筒体分段下降至贴近地面;五:以上跑车的主钩为轴系,将筒体分段水平旋转180°;六:将筒体分段提升,并吊离地面;七:将筒体分段摆平;八:降低上跑车的主钩及下跑车的副钩,将筒体分段平放在总组平台上,完成筒体分段翻身和搭载。

3、该吊装工艺中,只通过筒体的两端的吊点实现筒体的翻身,不能根据筒体的重心确定吊点,这样需要借助地面的支撑对筒体进行翻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通过底座重心确定第一吊点的坐标,通过第一吊点吊装底座时,底座在倾斜状态保持平衡。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确定底座的重心。

4、s2、在底座一端的顶部设置第二吊点。

5、s3、以底座的重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6、s4、确定第二吊点在坐标系的坐标。

7、s5、通过第二吊点的坐标,确定第二吊点与底座重心之间的距离l2。

8、s6、预设第一起吊装置的受力f1、第二起吊装置的受力f2。

9、s7、通过f1*l1= f2*l2,计算第一吊点与底座重心之间距离l1。

10、s8、通过第一吊点与底座重心之间距离l1,确定第一吊点在坐标系的坐标范围。

11、以上方法,通过确定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同时使用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吊装底座时,第一起吊装置与第二起吊装置之间的受力平衡,第二吊点用于在底座翻身前,实现底座的水平吊起。为了便于底座翻身,通过第二吊点的位置确定第一吊点的位置,进而单独通过第一吊点吊装底座时,底座能发生倾斜,同时在倾斜状态保持平衡,设定第一起吊装置的受力f1和第二起吊装置的受力f2;通过预设第二吊耳的位置计算出第二吊耳与底座重心之间的距离l2,再将第一吊耳与底座重心之间距离l1换算成第一吊耳的位置范围,方法简单;通过计算出的位置范围,进而当第一吊点设置在位置范围的不同坐标时,底座相对起始位置倾斜45°并保持平衡。

12、进一步的,在坐标系中,以底座的重心为中点,对第二吊点进行垂直镜像,然后进行水平镜像得到第三吊点的坐标。

13、以上方法,通过设置第三吊点,第三吊点位于底座远离第二吊点的另一端的底部;第三吊点用于底座的翻身。

14、进一步的,沿底座重心的水平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坐标,第一吊点与底座错位且远离第二吊点。

15、以上方法,先远离第二吊点的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位置,从而只通过第一吊点吊装底座时,底座会向第二吊点倾斜,底座实现向一个方向倾斜。

16、进一步的,沿底座重心的水平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坐标,第一吊点与底座错位且远离第三吊点。

17、以上方法,先远离第三吊点的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位置,从而只通过第一吊点吊装底座时,底座会向第三吊点倾斜,底座实现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18、进一步的,在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第三吊点上设置吊耳。这样便于第一起吊装置和第二起吊装置通过钢丝绳与底座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坐标系中,以底座的重心为中点,对第二吊点进行垂直镜像,然后进行水平镜像得到第三吊点的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底座重心的水平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坐标,第一吊点与底座错位且远离第二吊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底座重心的水平方向确定第一吊点的坐标,第一吊点与底座错位且远离第三吊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座吊装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第三吊点上设置吊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座吊装方法,在吊起底座时,通过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同时对底座作用,使得底座稳定上升,第二钢丝绳防止底座在起升的过程中出现倾倒,同时由于第一吊耳偏移重心设置,进而第二钢丝绳的长度增大时,底座会以第一钢丝绳为轴心向向其重心方向倾斜,底座正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倾斜,进而当底座完成倾斜后,其会保持在当前状态不发生晃动,稳定性好;然后通过第二钢丝绳与第三吊耳配合,对底座进行翻转,使底座相对起始位置翻转90°,底座从初始的竖直状态转换为水平状态,便于对底座进行后续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宋耀祥,宋兴祥,赵旭,李研,何中天,罗建华,杨镇廣,覃振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华南船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