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85252发布日期:2024-04-18 20:5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缆放线,具体为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电缆是电力、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设施,通过电缆可以传输电能、信号和数据,电缆沟放线敷设是一种常见的电缆敷设方式,它是通过挖掘一条沟槽,将电缆放置其中完成电缆的放线敷设。

2、现有技术中,在电缆沟内进行电缆放线施工时,通常会使用电驱动的电缆支架用于固定电缆盘进行放线操作,在对电缆盘与支架进行配合安装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电缆盘抬升起来进行安装,然而由于电缆沟内空间较为狭窄,操作较为费时费力,影响了施工效率。

3、所以我们提出了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由于电缆沟内空间较为狭窄,操作较为费时费力,影响了施工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缆沟体,所述电缆沟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多个所述安装板外表面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架,多个所述安装架外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放线组件,所述放线组件位于电缆沟体内底部,所述放线组件包括底板和电缆盘,所述底板下表面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内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动座,两个所述滑动座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机架;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固定连接在安装架上侧位置,所述滑轨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架,所述滑轨架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外表面套设有多个第一滑轮。

3、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架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机架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外表面与滑动座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杆左端面与第一机架内侧右表面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机架滑动贯穿,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下端面与第二机架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丝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动块。

5、优选的,所述滑动块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杆,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与支架滑动贯穿,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

6、优选的,另一个所述支架左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电缆盘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均与驱动槽位置相配合。

7、优选的,所述滑轨架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滑轨架内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外表面套设有多个第二滑轮。

8、优选的,所述滑轨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

9、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侧架一侧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杆。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与侧架滑动贯穿,所述定位杆与安装座滑动贯穿并延伸至内侧,所述定位杆与定位孔位置相配合。

11、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在电缆沟体内部进行电缆放线施工时,对滑轨架进行安装,向外侧拉动拉板可以带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并带动定位杆移开后将滑轨架盖在安装架的上侧位置,利用弹簧的回弹力可以带动定位杆复位,在定位杆回弹复位后,定位杆会插入定位孔内,使得安装架与安装座完成拼装固定;

13、s2、通过万向轮的设置可以方便推动底板进行移动,将底板推动到放线位置后,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两侧的支架向电缆盘方向相对移动完成对电缆盘的固定,启动第二电机可以带动两个滑动块同步向上移动,通过滑动块带动支架跟随移动即可将电缆盘带动向上完成抬升;

14、s3、完成对电缆盘的抬升后,启动第三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的转动可以带动电缆盘跟随转动进行放线,电缆被放线送出后经过滑轨架的内侧进行放线敷设;

15、s4、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配合设置,即使电缆走向处于转角走向位置,第二滑轮与第一滑轮组成的夹角仍然可以为电缆提供支撑,方便在电缆不同走向进行放线时进行使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在电缆沟体内部进行电缆放线施工时,将电缆盘移动到底板侧面两个支架之间位置,使得驱动槽对准两侧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位置,随后启动第一电机带动两侧的支架向电缆盘方向相对移动即可完成对电缆盘的固定,启动第二电机可以带动两个滑动块同步向上移动,通过滑动块带动支架跟随移动即可将电缆盘带动向上完成抬升,完成对电缆盘的抬升后,启动第三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的转动可以带动电缆盘跟随转动进行放线,对于电缆盘的安装操作无须工作人员抬升电缆盘,操作较为便捷,提升了工作效率;

18、2、电缆被放线送出后经过滑轨架的内侧进行放线敷设,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配合设置,即使电缆走向处于转角走向位置,第二滑轮与第一滑轮组成的夹角仍然可以为电缆提供支撑,方便在电缆不同走向进行放线时进行使用,无须工作人员进行理线,提升了放线工作的便捷性;

19、3、在对安装座进行安装时,向外侧拉动拉板可以带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并带动定位杆移开,在定位杆移开后将滑轨架盖在安装架的上侧位置,松开拉板后,利用弹簧的回弹力可以带动定位杆复位,在定位杆回弹复位后,定位杆会插入定位孔内,使得安装架与安装座完成拼装固定,对安装座的安装操作较为方便快捷,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沟体(1),所述电缆沟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3),多个所述安装板(3)外表面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架(4),多个所述安装架(4)外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定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203)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4),所述第一电机(204)输出端与第一机架(203)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电机(20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205),所述双向丝杆(205)外表面与滑动座(206)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05)左端面与第一机架(203)内侧右表面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207)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8),所述第二电机(208)输出端与第二机架(207)滑动贯穿,所述第二电机(20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209),所述螺纹丝杆(209)下端面与第二机架(207)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丝杆(209)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动块(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210)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211),所述支架(21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杆(212),其中一个所述支架(211)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15),所述第三电机(215)输出端与支架(211)滑动贯穿,所述第三电机(21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16),所述转轴(216)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2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支架(211)左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18),所述支撑轴(218)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219),所述电缆盘(213)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驱动槽(214),所述第一驱动轴(217)与第二驱动轴(219)均与驱动槽(214)位置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架(606)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顶板(610),所述顶板(610)与滑轨架(606)内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11),所述第二支撑杆(611)外表面套设有多个第二滑轮(6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架(60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架(602),所述侧架(602)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6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603)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板(604),所述拉板(604)靠近侧架(602)一侧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605)与侧架(602)滑动贯穿,所述定位杆(605)与安装座(601)滑动贯穿并延伸至内侧,所述定位杆(605)与定位孔(5)位置相配合。

10.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电缆沟的电缆放线系统,涉及电缆放线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沟体,所述电缆沟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本发明中,在电缆沟体内部进行电缆放线施工时,将电缆盘移动到底板侧面两个支架之间位置,启动第一电机带动两侧的支架向电缆盘方向相对移动即可完成对电缆盘的固定,启动第二电机可以带动两个滑动块同步向上移动,通过滑动块带动支架跟随移动即可将电缆盘带动向上完成抬升,完成对电缆盘的抬升后,启动第三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的转动可以带动电缆盘跟随转动进行放线,对于电缆盘的安装操作无须工作人员抬升电缆盘,操作较为便捷,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程攀,李远,王圣昌,方熙,王晓飞,胡广润,李凯,佘亚江,王开库,张刚,贾宏生,孙东山,彭磊,朱立明,周永健,熊升雁,刘飞,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