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501发布日期:2023-04-19 12:4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具体是指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


背景技术:

1、施工升降机,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由于建筑施工的高度较高,因此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性成为最重要的一点,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在提升过程中会出现钢索断裂等问题,使用仅仅依靠防坠安全器进行防坠保护,安全性不够理想。公开号cn213011446u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施工升降机,通过防护电机的设置,防护电机在使用时有益于对升降吊篮起到保护作用,在升降钢索发生意外崩断时,防护电机能够通过保护钢索对升降吊篮起到拉拽的作用,能够避免升降吊篮直接掉落,通过防护装置的设置,防护装置在使用时有益于在运输物料时,能够防止物料掉落发生意外,在使用时较为安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但现有技术仍旧存在缺陷:

2、1、现有的施工升降机主要依靠设置的保护钢索对吊笼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随着提升用的升降钢索断裂后,保护钢索只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整个吊笼并未做出约束性的结构设置,一旦主要支撑的升降钢索断裂,即使有保护钢索的支撑也会起到晃动的问题,致使在吊笼内部的人员或者货物出现危险。

3、2、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对吊笼的保护完全依托于通过设置的一根保护钢钢索实现,但是在升降钢索断裂后保护钢索要承接比原本更大的力,对其自身寿命大大降低,同时也存在由于承受力较大而出现裂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缺少其他配合其使用的防坠结构,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基板顶端两侧前后和顶板底端两侧前后均固定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组合式支架,所述基板上侧位于组合式支架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吊笼,所述吊笼两端设置有防坠机构,所述吊笼顶端两侧规定连接有支块,所述支块内部前后侧固定连接有提升感应器,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的导轨架,所述导轨架设置于远离吊笼的一侧,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之间上端设置有插接于导轨架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块内部设置有配合导轨架使用的增强防坠机构,所述增强防坠机构上设置有配合其使用的复位机构,所述顶板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同顶板固定连接的定滑轮,所述曳引机前端设置有曳引轮结构,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结构和定滑轮上前后端分别绕接有提升缆和防坠缆,所述提升缆和防坠缆两端延伸至顶板下侧并分别同对重块和支块内部的提升感应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开设由配合提升缆和防坠缆使用的导孔。

3、作为改进,所述防坠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笼两端的稳定支块,所述稳定支块连接吊笼的另一端延伸至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之间的位置,所述稳定支块内部前后侧固定插接有齿轮防坠器,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合齿轮防坠器使用的齿板。

4、作为改进,所述增强防坠机构包括开设于对重块内部的防坠腔,所述防坠腔内部前后侧设置有顶推块,所述顶推块相互远离的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防坠卡块,所述导轨架连接组合式支架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防坠卡块使用的防坠卡孔,所述防坠腔前后壁上开设有配合防坠卡块使用的连孔结构。

5、作为改进,所述防坠腔内部中心处上端设置有圆转板,所述圆转板前后端固定连接有配合顶推块使用弧形的顶推板,所述对重块内部位于防坠腔上侧的位置固定插接有舵机,所述舵机底部转动端延伸至防坠腔内部并同圆转板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

6、作为改进,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开设于顶推块内部相互远离一侧的复位槽,所述防坠腔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于顶推块和复位槽的导杆,所述复位槽内部设置有套接于导杆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前后端分别同防坠腔内壁和复位槽内壁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设置组合式支架,并将整个吊笼设置在组合式支架之间的位置,同时在吊笼两侧设置防坠机构,防坠机构设置在前后侧的组合式支架之间,通过上述结构的约束确保吊笼的稳定,即使顶部的提升缆断裂也不会出现摇晃的问题,降低吊笼内部人员和物品的安全性。

8、2、本实用新型在吊笼顶部两侧设置两根提升缆,确保吊笼整体提升的稳定性,同时在提升缆的后侧设置防坠缆起到保护钢索的作用,并且防坠缆也能够通过曳引机配合对重块起到牵引作用,能够在提升缆断裂后自重检测无误后将人员即使送至最近的楼层进行保护,此外,本实用新型添加设置了防坠机构和增强防坠机构,通过吊笼自身以及对重块的多个防坠机构设置,进一步提升吊笼的安全性,免去单独依靠防坠缆造成的危险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设置有顶板(2),所述基板(1)顶端两侧前后和顶板(2)底端两侧前后均固定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组合式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侧位于组合式支架(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吊笼(4),所述吊笼(4)两端设置有防坠机构(5),所述吊笼(4)顶端两侧规定连接有支块(6),所述支块(6)内部前后侧固定连接有提升感应器(7),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的导轨架(8),所述导轨架(8)设置于远离吊笼(4)的一侧,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3)之间上端设置有插接于导轨架(8)的对重块(9),所述对重块(9)内部设置有配合导轨架(8)使用的增强防坠机构(10),所述增强防坠机构(10)上设置有配合其使用的复位机构(11),所述顶板(2)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曳引机(12),所述曳引机(1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同顶板(2)固定连接的定滑轮(13),所述曳引机(12)前端设置有曳引轮结构,所述曳引机(12)的曳引轮结构和定滑轮(13)上前后端分别绕接有提升缆(14)和防坠缆(15),所述提升缆(14)和防坠缆(15)两端延伸至顶板(2)下侧并分别同对重块(9)和支块(6)内部的提升感应器(7)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上开设由配合提升缆(14)和防坠缆(15)使用的导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笼(4)两端的稳定支块(5.1),所述稳定支块(5.1)连接吊笼(4)的另一端延伸至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3)之间的位置,所述稳定支块(5.1)内部前后侧固定插接有齿轮防坠器(5.2),前后侧所述组合式支架(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合齿轮防坠器(5.2)使用的齿板(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防坠机构(10)包括开设于对重块(9)内部的防坠腔(10.1),所述防坠腔(10.1)内部前后侧设置有顶推块(10.2),所述顶推块(10.2)相互远离的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防坠卡块(10.3),所述导轨架(8)连接组合式支架(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防坠卡块(10.3)使用的防坠卡孔(10.4),所述防坠腔(10.1)前后壁上开设有配合防坠卡块(10.3)使用的连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腔(10.1)内部中心处上端设置有圆转板(10.5),所述圆转板(10.5)前后端固定连接有配合顶推块(10.2)使用弧形的顶推板(10.6),所述对重块(9)内部位于防坠腔(10.1)上侧的位置固定插接有舵机(10.7),所述舵机(10.7)底部转动端延伸至防坠腔(10.1)内部并同圆转板(10.5)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1)包括开设于顶推块(10.2)内部相互远离一侧的复位槽(11.1),所述防坠腔(10.1)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于顶推块(10.2)和复位槽(11.1)的导杆(11.2),所述复位槽(11.1)内部设置有套接于导杆(11.2)的复位弹簧(11.3),所述复位弹簧(11.3)前后端分别同防坠腔(10.1)内壁和复位槽(11.1)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的施工升降机,包括基板、顶板、组合式支架、吊笼、防坠机构、支块、提升感应器、导轨架、对重块、增强防坠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顶板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同顶板固定连接的定滑轮,所述曳引机前端设置有曳引轮结构,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结构和定滑轮上前后端分别绕接有提升缆和防坠缆,所述提升缆和防坠缆两端延伸至顶板下侧并分别同对重块和支块内部的提升感应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开设由配合提升缆和防坠缆使用的导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确保吊笼的稳定以及提升吊笼的安全性,免去单独依靠防坠缆造成的危险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河,石剑宾,赵珊,尹傲,杨佳,李世平,韩岩松,赵士林,赵鸿政,王钊,耿金雷,陈鹏,景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金枝建筑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