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0991发布日期:2023-05-14 14: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包装运输,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为节约运输成本,通常将多个电池单体固定于包装运输装置内,而后将包装运输装置进行堆叠运输。但是,传统的包装运输装置仅能对具有特定的横向尺寸的电池单体进行固定,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能够缓解包装运输装置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运输装置,包装运输装置包括:

3、第一包装件;以及

4、第二包装件,可拆卸地配接于第一包装件上,且第二包装件上构造形成有多个用于插设待包装件的固定部;

5、其中,第二包装件至少为两种,不同种类的第二包装件上的固定部的横截面面积不同。

6、根据待包装件的横向尺寸的不同,选用具有能够与待包装件的横向尺寸匹配的固定部的第二包装件配接于第一包装件上,以对待包装件进行固定。如此,包装运输装置可以对具有不同的横向尺寸的待包装件进行固定,具有较优地通用性,包装运输装置的利用率也越高。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件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第二包装件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包装件内并与第一包装件相卡持。

8、通过设置第一包装件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且第二包装件与第一包装件相卡持,使得第二包装件能够快速装配于第一包装件上,且便于快速更换不同种类的第二包装件。而且,箱体结构的第一包装件还可方便堆叠。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装件包括包装主体,包装主体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至少包装主体远离其开口的封闭端伸入至第一包装件内并与第一包装件相卡持,且包装主体的封闭端上面向其开口设置的底壁上构造形成固定部。

10、通过设置第二包装件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则待包装件可以更稳定地收纳于第二包装件内,且可方便第二包装件能够与第一包装件卡持,且还可方便后续包装运输装置堆叠。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装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包装件外的搭边,搭边围绕包装主体的开口的周向设置。

12、这样,可方便握持于搭边处并提拉第二包装件,以将第二包装件取出至第一包装件外。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第一包装件内,并位于第二包装件背向其开口的一侧;

14、限位件上开设有用于限位待包装件的限位凹部,限位凹部为多个并与全部固定部一一对应,每个固定部均为通孔结构。

15、通过设置限位件,则插设于对应的固定部及限位凹部中的待包装件不容易相对包装运输装置晃动倾倒。这样,插设于相邻的固定部中的待包装件因晃动而发生碰撞的风险降低,使得待包装件在运输的过程中的破损风险减小。而且,以待包装件为电池单体为例,插设于对应的固定部及限位凹部中的待包装件不容易相对包装运输装置晃动,还可降低插设于相邻的固定部中的待包装件因晃动而导致相邻的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摩擦毁损的风险,提升了运输的可靠性。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与第二包装件为间隔设置。

17、限位件与第二包装件为间隔设置,则对应的限位凹部与固定部可以由待包装件的相对的两端对待包装件进行限位,从而有助于提升待包装件固定的稳定性。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设于第一包装件内,并层叠设置于限位件背向第二包装件的一侧。

19、支撑件的设置,支撑件与限位件整合形成的复合件具有一定刚度,能够更好的支撑待包装件,使得待包装件固定更牢靠。而且,支撑件是固定于第一包装件的底壁上的,还可降低在装卸的过程中支撑件及限位件丢失的风险,且待包装件相对包装运输装置晃动倾倒而毁损的可能性也降低,使得待包装件的运输更可靠。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为中空构件。

21、支撑件为中空构件,可以降低支撑件的重量,这样,在堆叠运输的过程中的载重也降低,则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覆盖包装主体的开口。

23、当第二包装件内装满待包装件时,缓冲件覆盖于包装主体的开口,则在堆叠完成后,缓冲件可以降低上层的包装运输装置对缓冲件所在的包装运输装置内的待包装件的挤压,以降低待包装件变形的风险。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沿其长度或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

25、缺口的设置,可方便用户握持于缺口处取放缓冲件,从而能够实现待包装件的快速装卸。

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堆叠单元,其包括:

27、底托;以及

28、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所有包装运输装置多层堆叠于底托上。

29、通过将包装运输装置堆叠于底托上,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包装运输装置及待包装件,极大的降低了仓储面积,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3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堆叠单元还包括卡位件,卡位件设置于底托上,且卡位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卡持堆叠单元的最底层的各包装运输装置的卡位部。

31、卡位部的设置,使得最底层的包装运输装置可以被稳定地固定于底托上,以降低运输过程中最底层的包装运输装置在底托上移动的风险。这样,层叠于最底层的上方的每层包装运输装置也可以稳定地堆叠。

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堆叠单元还包括上盖,上盖设置于最顶层的包装运输装置背向底托的顶侧。

33、上盖的设置,上盖与底托共同配合可半封闭包装运输装置,且在上盖的抵压下,位于上盖及底托之间的包装运输装置相对底托移动的风险更小。此外,当多个堆叠单元层叠设置时,上盖还可用于稳定地承载其上方的堆叠单元。

3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盖包括盖体及包角,盖体设置于最顶层的包装运输装置背向底托的顶侧,包角沿背向底托的方向突出于盖体。

35、盖体与底托共同配合可半封闭包装运输装置,在盖体的抵压下,位于盖体及底托之间的包装运输装置相对底托移动的风险更小。此外,当多个堆叠单元层叠设置时,盖体还可用于稳定地承载其上方的堆叠单元。

36、所有的包角配合可以围合形成限位空间,当多个堆叠单元层叠设置时,层叠于盖体上的堆叠单元可以限位于限位空间内,且包角可以降低层叠于盖体上的堆叠单元相对盖体滑落的风险。

37、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运输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件(10)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第二包装件(20)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包装件(10)内并与所述第一包装件(10)相卡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装件(20)包括包装主体(22),所述包装主体(22)为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至少所述包装主体(22)远离其开口的封闭端伸入至所述第一包装件(10)内并与所述第一包装件(10)相卡持,且所述包装主体(22)的封闭端上面向其开口设置的底壁上构造形成所述固定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装件(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包装件(10)外的搭边(23),所述搭边(23)围绕所述包装主体(22)的开口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设于所述第一包装件(10)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包装件(20)背向其开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第二包装件(20)为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支撑件(40),所述支撑件(40)设于所述第一包装件(10)内,并层叠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背向所述第二包装件(2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0)为中空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运输装置还包括缓冲件(50),所述缓冲件(50)覆盖所述包装主体(22)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0)沿其长度或者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51)。

11.一种堆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单元还包括卡位件(300),所述卡位件(300)设置于所述底托(200)上,且所述卡位件(30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卡持所述堆叠单元的最底层的各所述包装运输装置的卡位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单元还包括上盖(400),所述上盖(400)设置于最顶层的所述包装运输装置背向所述底托(200)的顶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堆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00)包括盖体(410)及包角(420),所述盖体(410)设置于最顶层的所述包装运输装置背向所述底托(200)的顶侧,所述包角(420)沿背向所述底托(200)的方向突出于所述盖体(41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包装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包装件;以及第二包装件,可拆卸地配接于第一包装件上,且第二包装件上构造形成有多个用于插设待包装件的固定部;其中,第二包装件至少为两种,不同种类的第二包装件上的固定部的横截面面积不同。本申请提供的包装运输装置及包括其的堆叠单元能够缓解包装运输装置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芳,梁霏霏,罗文青,张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