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8477发布日期:2023-09-09 20:5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采矿,具体涉及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


背景技术:

1、矿山矿体回采通常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进行开采,从采场采下的矿石转运到矿车时,靠矿石自重沿采场底部放矿漏斗下溜至矿车里,目前矿山所采用的底部放矿漏斗主要为木质漏斗,木质漏斗由原木立柱、横梁,方板组装而成;使用过程中受到矿石冲击较大,导致溜槽稳定性不高,且木材消耗量大,使用寿命短,易损坏和腐烂,不能够循环利用,间接增加了矿石开采成本,并存在矿井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结构稳定性高,保障矿石输送的稳定性,并且延长了放矿漏斗使用寿命,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包括漏斗框架1和溜槽3,漏斗框架1包括立柱11、上额梁12、腰梁13及垫板梁14,上额梁12和腰梁13分别横向布置在立柱11的上部和中部,腰梁13上沿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垫板梁14,溜槽3安装在垫板梁14上,溜槽3包括侧边挡板31和底垫板32,底垫板32两侧对称设置侧边挡板31,侧边挡板31在出口端上设置有向内侧倾斜收口的斗口侧板33。

3、进一步地,上额梁12上安装有上额梁挡板2,上额梁挡板2底部延伸至侧边挡板31顶面。

4、进一步地,漏斗框架1、上额梁挡板2及溜槽3均采用耐磨金属材料制作,各部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6、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性高,保障矿石输送的稳定性,并且延长了放矿漏斗使用寿命,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框架(1)和溜槽(3),漏斗框架(1)包括立柱(11)、上额梁(12)、腰梁(13)及垫板梁(14),上额梁(12)和腰梁(13)分别横向布置在立柱(11)的上部和中部,腰梁(13)上沿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垫板梁(14),溜槽(3)安装在垫板梁(14)上,溜槽(3)包括侧边挡板(31)和底垫板(32),底垫板(32)两侧对称设置侧边挡板(31),侧边挡板(31)在出口端上设置有向内侧倾斜收口的斗口侧板(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其特征在于:上额梁(12)上安装有上额梁挡板(2),上额梁挡板(2)底部延伸至侧边挡板(31)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其特征在于:漏斗框架(1)、上额梁挡板(2)及溜槽(3)均采用耐磨金属材料制作,各部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所述的采场底部结构放矿铁漏斗包括漏斗框架和溜槽,漏斗框架包括立柱、上额梁、腰梁及垫板梁,上额梁和腰梁分别横向布置在立柱的上部和中部,腰梁上沿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垫板梁,溜槽安装在垫板梁上,溜槽包括侧边挡板和底垫板,底垫板两侧对称设置侧边挡板,侧边挡板在出口端上设置有向内侧倾斜收口的斗口侧板。本技术结构稳定性高,保障矿石输送的稳定性,并且延长了放矿漏斗使用寿命,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昌,罗茂先,刘富强,唐茂泰,岳朝龙,尹可雄,黄骞,廖明龙,杨金财,张春雷,段忠林,黄茂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