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8011发布日期:2023-07-23 23:1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喷药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喷药器。


背景技术:

1、喷药器多用于装入药液以进行杀菌消毒,喷药器主要由容器和喷头组成,喷头上连接软管伸进容器中,每次挤压抽取液体进行喷洒。

2、喷药器在使用的时候,当其内溶液逐渐见底的时候,其底部的溶液余量较少,软管与溶液的接触不完全,导致剩余的溶液难以被吸出,这样,每一整瓶的溶液总有残余的部分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瓶体底部残余的溶液难以被吸出。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药器,包括本体结构和改进结构:本体结构是瓶体、瓶盖、喷头和软管,软管从瓶盖的中心贯穿后与喷头连接;改进结构是将瓶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圆筒结构,下半部分为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的空心圆台结构,圆台结构底端的内径略大于软管的直径,且圆台结构内还设置有用于使软管保持在中心的定位机构。

3、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弹性的环圈,环圈套接在软管的外周侧,且环圈的外周侧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且与圆台结构内壁固定的连接条。

4、进一步地,软管的底端靠近瓶体的内部底端,但不与瓶体的内部底端接触。

5、进一步地,瓶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外瓶,外瓶的内径等于瓶体的圆筒结构的外径,其内部深度等于瓶体的高度。

6、进一步地,外瓶的外部还可安装一把手。

7、进一步地,瓶盖包括外盖和在外盖底端中心的内盖,外盖用于和外瓶的瓶口旋合,内盖的直径等于瓶体瓶口的内径,以使得其可塞进瓶体中。

8、进一步地,外盖和内盖之间连接有防水垫,内盖为弹性盖,其与瓶体弹性卡合。

9、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中,瓶体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与传统瓶体一致的圆筒结构,下半部分是顶端大于底端的空心圆台结构,圆台底端的内径略大于软管的直径,这样,当瓶体中的溶液逐渐减少的时候,溶液逐渐汇聚在圆台底端,可被软管完全吸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喷药器,包括本体结构和改进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5)包括弹性的环圈(501),环圈(501)套接在软管(4)的外周侧,且环圈(501)的外周侧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且与圆台结构内壁固定的连接条(5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软管(4)的底端靠近瓶体(1)的内部底端,但不与瓶体(1)的内部底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外瓶(6),外瓶(6)的内径等于瓶体(1)的圆筒结构的外径,其内部深度等于瓶体(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外瓶(6)的外部还安装一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瓶盖(2)包括外盖(201)和在外盖(201)底端中心的内盖(202),外盖(201)用于和外瓶(6)的瓶口旋合,内盖(202)的直径等于瓶体(1)瓶口的内径,以使得其可塞进瓶体(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药器,其特征在于,外盖(201)和内盖(202)之间连接有防水垫,内盖(202)为弹性盖,其与瓶体(1)弹性卡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涉及喷药器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喷药器,其包括本体结构和改进结构:本体结构是瓶体、瓶盖、喷头和软管,软管从瓶盖的中心贯穿后与喷头连接;改进结构是将瓶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圆筒结构,下半部分为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的空心圆台结构,圆台结构底端的内径略大于软管的直径,且圆台结构内还设置有用于使软管保持在中心的定位机构。本技术中,瓶体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与传统瓶体一致的圆筒结构,下半部分是顶端大于底端的空心圆台结构,圆台底端的内径略大于软管的直径,这样,当瓶体中的溶液逐渐减少的时候,溶液逐渐汇聚在圆台底端,可被软管完全吸出。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玲,周艳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春玲
技术研发日:20230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