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及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4278发布日期:2023-06-15 13: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及绞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绞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及绞盘。


背景技术:

1、现有绞盘的传动一般采用三级行星减速机的结构,电机带动传动轴穿过中心通孔在末端带动一级中心齿轮转动,一级齿圈固定不动,一级行星轮带动一级轮架转动,一级轮架的中心带动二级中心齿轮,二级中心齿轮带动二级行星轮在二级齿圈内运动。当二级齿圈固定不旋转时,二级轮架按照减速比正常减速运行,二级轮架会带动三级中心齿轮转动,由于三级齿圈是固定不动的,所以三级中心齿轮会带动三级轮架转动,三级轮架同步带动卷筒转动,最终拉动绳索。当二级齿圈被释放,可以旋转时,二级轮架会遇到三级中心齿轮的阻力,则二级齿圈旋转,动力不会传递到卷筒上去。例如,专利号为zl202122252004.7(授权公告号为cn 21579812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2、离合器是绞盘的主要操控部件,传统的一般采用手动离合器,例如,专利号为zl201820685426.9(授权公告号为cn 20853208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821420997.6(授权公告号为cn 20877624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然而,手动离合器操控不方便,且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了手动操控失效的问题(绞盘被隐藏在车头内部),需要借助其他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等)才能实现对绞盘的离合操控。虽然现有的电动离合器能解决手动离合器存在的上述问题,然而现有的电动离合器普遍存在着离合操控可靠性低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离合操控方便且操控可靠性高的绞盘离合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绞盘离合结构的绞盘。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转动齿圈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圈上设置有第一离合部,还包括

4、离合件,具有能与上述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可脱卸连接的第二离合部,且能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而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或相脱离,并且,初始状态下,该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

5、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并用于在初始状态下驱动上述离合件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而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脱离;

6、弹性复位件,在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相脱离的状态下,能使该第一离合部具有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的趋势;

7、导向组件,分别用于导向上述离合件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以及弹性复位件的形变。

8、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9、驱动件,安装在上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10、传动件,能与上述驱动件联动,并与上述离合件相连接;

11、而上述导向组件包括沿转动齿圈的轴向延伸的导向杆,而上述传动件能沿该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上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连在该导向杆上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被限位,而另一端能与上述传动件相抵。这样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件转动,从而带动传动件沿导向杆的移动,进而实现离合件在导向杆导向下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通过简洁紧凑的结构同时实现对离合件的驱动以及导向。

12、进一步,所述传动件为套连在上述导向杆上的板件。从而能使传动件的结构简单并能较好地沿导向杆移动。

13、进一步,所述传动件的设置方向与上述离合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且该离合件连接在该传动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而该传动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述导向组件及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与导向组件的导向杆一一对应,并且,上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内凹而形成缺口,并分别通过各缺口套连在对应导向组件的导向杆上。这样通过两侧导向组件的导向能使离合件更加平稳地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对绞盘离合控制的可靠性。

14、进一步,所述离合件为杆件,上述传动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上述离合件的一端插装在该安装孔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实现离合件与传动件的稳固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离合件的另一端端部构成上述第二离合部,而上述第一离合部为开设在上述转动齿圈上并与上述第二离合部的大小相匹配的凹槽,该凹槽沿转动齿圈的轴向延伸并沿该转动齿圈的周向间隔均设。这样能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的结构简单,并且便于实现两者的相连接与相脱离,进入便于实现对绞盘的离合控制。

16、进一步,所述驱动件为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凸轮,上述传动件设置在该驱动件的一侧,初始状态下,上述驱动件的小端与上述驱动件相对,上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驱动件转动至其大端与传动件相抵的状态下,上述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插入转动齿圈的其中一个第一离合部中,而上述弹性复位件形变而蓄积势能。这样通过驱动件对传动件的推动能实现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的相脱离。

17、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驱动电机启闭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18、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离合件移动至其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相脱离,上述第一行程开关关闭上述驱动电机,离合件止动,

19、而上述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上述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完全相脱离的状态下,上述离合件移动至其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二离合部相连接,上述第二行程开关关闭驱动电机,离合件止动。这样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能对离合件的行程进行控制,以使离合件稳定在所需状态。

20、进一步,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为微动开关,且两者沿传动件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该传动件的两侧,初始状态下,上述传动件与第一行程开关的弹片相抵,而上述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上述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完全相脱离的状态下,上述传动件与第二行程开关的弹片相抵。

21、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绞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相连接的状态下,转动齿圈止动,则齿轮箱中的行星轮组可正常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绞盘的卷扬筒,卷扬筒处于转动状态;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相脱离的状态下,转动齿圈转动,则齿轮箱中的行星轮组不转动,从而无法将动力传递至绞盘的卷扬筒,卷扬筒处于静止状态。

23、这样初始状态下,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卷扬筒处于转动状态,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离合件而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脱离,卷扬筒由转动状态切换为静止状态;而在离合件的第二离合部与转动齿圈的第一离合部相脱离的状态下,通过弹性复位件能使离合件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使卷扬筒重新进入转动状态。可见,与传统的手动离合器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地实现对绞盘的离合控制,并且,通过导向组件来实现对离合件以及弹性复位件的导向,从而使离合件能沿转动齿圈的轴向平稳移动,保证离合件的离合动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绞盘离合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转动齿圈(12)的齿轮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圈(12)上设有第一离合部(121),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3)为套连在上述导向杆(6)上的板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3)的设置方向与上述离合件(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且该离合件(2)连接在该传动件(33)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而该传动件(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述导向组件(5)及弹性复位件(4),且该弹性复位件(4)与导向组件(5)的导向杆(6)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2)为杆件,上述传动件(33)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331),上述离合件(2)的一端插装在该安装孔(331)中并通过紧固件(34)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2)的另一端端部构成上述第二离合部(21),而上述第一离合部(121)为开设在上述转动齿圈(12)上并与上述第二离合部(21)的大小相匹配的凹槽,该凹槽沿转动齿圈(12)的轴向延伸并沿该转动齿圈(12)的周向间隔均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2)为安装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311)上的凸轮,上述传动件(33)设置在该驱动件(32)的一侧,初始状态下,上述驱动件(32)的小端与上述驱动件(32)相对,上述弹性复位件(4)处于自然状态,驱动件(32)转动至其大端与传动件(33)相抵的状态下,上述离合件(2)的第二离合部(21)插入转动齿圈(12)的其中一个第一离合部(121)中,而上述弹性复位件(4)形变而蓄积势能。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驱动电机(31)启闭的控制组件(7),该控制组件(7)包括第一行程开关(71)和第二行程开关(7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1)和第二行程开关(72)均为微动开关,且两者沿传动件(33)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该传动件(33)的两侧,初始状态下,上述传动件(33)与第一行程开关(71)的弹片相抵,而上述离合件(2)的第二离合部(21)与上述转动齿圈(12)的第一离合部(121)相脱离的状态下,上述传动件(33)与第二行程开关(72)的弹片相抵。

10.一种绞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绞盘离合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盘离合结构及绞盘,包括具有转动齿圈的齿轮箱,转动齿圈上设置有第一离合部,还包括离合件,具有第二离合部,且能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而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或相脱离,初始状态下,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并用于在初始状态下驱动离合件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而使第一离合部与第二离合部相脱离;弹性复位件,在第二离合部与第一离合部相脱离的状态下,能使该第一离合部具有与第二离合部相连接的趋势;导向组件,分别用于导向离合件沿转动齿圈的轴向移动以及弹性复位件的形变。本技术能实现对绞盘的离合控制,并能保证离合动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绞盘离合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富佑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