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

文档序号:33918157发布日期:2023-04-21 19:3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动物的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spf级(specific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实验动物领域,动物实验对所用动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且饲养机构与实验机构分离,动物需要短途转运,如跨房间转运、跨楼层转运、甚至跨市转运等。spf级实验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独立的洁净空间,免受特定病原体的污染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2、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些实验动物转运装置,比如专利号200920069884.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运输箱,专利号201420182958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实验动物转运箱。但是,这些实验动物转运装置与实验动物繁育箱并无实质性差别,并没有针对实验动物转运进行特殊设计,导致转运时占用空间大、搬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既能保证转运过程中的洁净标准,又能实现多组实验动物的同时转运,节省空间和搬运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包括至少两层箱体,上下层箱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最上层箱体可拆卸式连接箱盖;每层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悬挂水瓶和放置食物的食物柱,所述食物柱包括围成圆柱形的若干根支撑钢丝、位于底部的网板、位于中部的水瓶悬挂圈和位于顶部的透气膜ⅰ;每层所述箱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透气膜ⅱ。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箱体内设有可拆卸的分隔板,所述食物柱设置于箱体中部,所述分隔板用于分隔食物柱与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壁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卡槽,所述分隔板的一端插入卡槽内。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钩挂提手的挂扣。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活性炭层或/和海绵层。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下层箱体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最上层箱体与箱盖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体。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箱体的直径为20-25cm,高度为10-15c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设计成至少两层箱体,上下层箱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实验动物的数量和组别灵活安装箱体层数,实现了多组实验动物的同时转运,节省了空间和搬运成本;并且每层箱体设置了食物柱、有透气膜的透气孔,实现了固体与半固体食物的投喂,实验动物活动、排泄和食物实现分层进行,保证了转运过程中的洁净标准。

13、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每层箱体内进一步加装可拆卸的分隔板,进一步实现不同组实验动物的分区安置,进一步节省了空间和搬运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箱体,上下层箱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最上层箱体可拆卸式连接箱盖;每层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悬挂水瓶和放置食物的食物柱,所述食物柱包括围成圆柱形的若干根支撑钢丝、位于底部的网板、位于中部的水瓶悬挂圈和位于顶部的透气膜ⅰ;每层所述箱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透气膜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箱体内设有可拆卸的分隔板,所述食物柱设置于箱体中部,所述分隔板用于分隔食物柱与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壁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卡槽,所述分隔板的一端插入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钩挂提手的挂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活性炭层或/和海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层箱体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最上层箱体与箱盖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箱体的直径为20-25cm,高度为10-15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转运装置,包括至少两层箱体,上下层箱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最上层箱体可拆卸式连接箱盖;每层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悬挂水瓶和放置食物的食物柱,所述食物柱包括围成圆柱形的若干根支撑钢丝、位于底部的网板、位于中部的水瓶悬挂圈和位于顶部的透气膜Ⅰ;每层所述箱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透气膜Ⅱ。本技术既能保证转运过程中的洁净标准,又能实现多组实验动物的同时转运,节省空间和搬运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沈天花,王君,刘洁,姜红鹰,李明霞,康清梅,余时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