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包装盒及仪器包装缓冲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0707发布日期:2023-06-28 09: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器包装盒及仪器包装缓冲内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仪器包装,具体涉及一种仪器包装盒及仪器包装缓冲内盒。


背景技术:

1、精密仪器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磕碰造成的损伤,通常在包装盒的外壳中填充有缓冲材料,缓冲材料多采用eva、泡棉等。为了方便包装,通常将缓冲材料做成内盒,内盒包括底壳和上盖,上盖盖在底壳上。这种内盒的包装过程如下:取出内盒的底壳放在工作台面上,然后将被包装的仪器设备放入底壳,再取上盖盖在底壳上,将装有仪器设备的内盒放入包装盒的外壳中。这种结构的内盒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准备底壳和上盖两种物料,包装工序多,存在包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仪器包装盒,用于解决目前的仪器包装盒的包装缓冲内盒在使用过程中包装工序多造成的包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仪器包装盒的仪器包装缓冲内盒。

3、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仪器包装盒,包括外壳和包装缓冲内盒,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处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能够分离,所述包装缓冲内盒用于对装入所述外壳内的仪器减振缓冲,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包括减振底壳和减振翻盖;所述减振底壳具有用于与所述仪器的形状适配的仪器容纳腔和供所述仪器装入取出所述仪器容纳腔的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底壳口朝上,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底壳连接部分和底壳口封盖部分,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用于盖住所述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翻盖通过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连接。

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体和外壳盖,所述外壳体具有外壳体口,所述外壳盖能够封盖所述外壳体口,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处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包装缓冲内盒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插入空间,所述插入空间与所述外壳体口贯通,以能够通过所述插入空间取出所述包装缓冲内盒。

5、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具有上下延伸的内盒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包括处于所述减振底壳的侧壁上的侧壁插入槽和处于所述减振翻盖上的翻盖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的槽底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翻盖插入槽与侧壁插入槽上下布置,所述内盒插入槽和所述外壳体的侧壁围成所述插入空间。

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减振翻盖孔,所述减振翻盖孔用于翻开所述减振翻盖。

7、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孔设有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减振翻盖孔为平行布置的长腰孔,相邻的所述长腰孔之间形成供翻起所述减振翻盖的操作手柄。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连接部分固定在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上,所述减振底壳包括翻盖连接侧壁,所述翻盖连接侧壁上端面包括减振翻盖连接部分和空余部分,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翻盖固定连接;所述空余部分在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口之间,以在所述减振翻盖翻起后在所述空余部分上方能够形成避让空间。

9、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减振底壳其余侧壁的壁厚。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粘接固定或者熔接固定,所述减振翻盖一体成型,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与所述底壳连接部分相接的位置能够变形以使所述减振翻盖能够被翻开。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为发泡翻盖,所述减振底壳为发泡底壳。

12、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仪器包装缓冲内盒,所述包装缓冲内盒用于对装入仪器包装盒外壳内的仪器减振缓冲,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包括减振底壳和减振翻盖;所述减振底壳具有用于与所述仪器的形状适配的仪器容纳腔和供所述仪器装入取出所述仪器容纳腔的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底壳口朝上,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底壳连接部分和底壳口封盖部分,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用于盖住所述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翻盖通过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连接。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缓冲内盒用于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形成插入空间,所述插入空间与所述外壳放入外壳体口贯通,以能够通过所述插入空间取出所述包装缓冲内盒。

14、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具有上下延伸的内盒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包括处于所述减振底壳的侧壁上的侧壁插入槽和处于所述减振翻盖上的翻盖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的槽底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翻盖插入槽与侧壁插入槽上下布置,所述内盒插入槽和所述外壳的侧壁围成所述插入空间。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减振翻盖孔,所述减振翻盖孔用于翻开所述减振翻盖。

16、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孔设有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减振翻盖孔为平行布置的长腰孔,相邻的所述长腰孔之间形成供翻起所述减振翻盖的操作手柄。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连接部分固定在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上,所述减振底壳包括翻盖连接侧壁,所述翻盖连接侧壁上端面包括减振翻盖连接部分和空余部分,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翻盖固定连接;所述空余部分在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口之间,以在所述减振翻盖翻起后在所述空余部分上方能够形成避让空间。

18、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减振底壳其余侧壁的壁厚。

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粘接固定或者熔接固定,所述减振翻盖一体成型,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与所述底壳连接部分相接的位置能够变形以使所述减振翻盖能够被翻开。

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翻盖为发泡翻盖,所述减振底壳为发泡底壳。

21、据上述实施例的仪器包装盒,由于包装缓冲内盒的减振翻盖与减振底壳连接在一起,将减振翻盖翻开后能够直接将仪器放入减振底壳中。相比减振底壳和上盖分开的结构,本申请的包装缓冲内盒取料工序少,简化了包装过程,提高了仪器的包装效率,解决了目前的包装缓冲内盒在使用过程中包装工序多造成的包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包装缓冲内盒,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处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能够分离,所述包装缓冲内盒用于对装入所述外壳内的仪器减振缓冲,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包括减振底壳和减振翻盖;所述减振底壳具有用于与所述仪器的形状适配的仪器容纳腔和供所述仪器装入取出所述仪器容纳腔的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底壳口朝上,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底壳连接部分和底壳口封盖部分,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用于盖住所述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翻盖通过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体和外壳盖,所述外壳体具有外壳体口,所述外壳盖能够封盖所述外壳体口,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处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包装缓冲内盒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插入空间,所述插入空间与所述外壳体口贯通,以能够通过所述插入空间取出所述包装缓冲内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缓冲内盒具有上下延伸的内盒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包括处于所述减振底壳的侧壁上的侧壁插入槽和处于所述减振翻盖上的翻盖插入槽,所述内盒插入槽的槽底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翻盖插入槽与侧壁插入槽上下布置,所述内盒插入槽和所述外壳体的侧壁围成所述插入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减振翻盖孔,所述减振翻盖孔用于翻开所述减振翻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翻盖孔设有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减振翻盖孔为平行布置的长腰孔,相邻的所述长腰孔之间形成供翻起所述减振翻盖的操作手柄。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连接部分固定在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上,所述减振底壳包括翻盖连接侧壁,所述翻盖连接侧壁上端面包括减振翻盖连接部分和空余部分,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翻盖固定连接;所述空余部分在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减振翻盖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口之间,以在所述减振翻盖翻起后在所述空余部分上方能够形成避让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连接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减振底壳其余侧壁的壁厚。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的上端面粘接固定或者熔接固定,所述减振翻盖一体成型,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与所述底壳连接部分相接的位置能够变形以使所述减振翻盖能够被翻开。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仪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翻盖为发泡翻盖,所述减振底壳为发泡底壳。

10.一种仪器包装缓冲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包装缓冲内盒用于对装入仪器包装盒的仪器减振缓冲,所述仪器包装缓冲内盒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仪器包装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器包装盒及仪器包装缓冲内盒。仪器包装盒包括外壳和包装缓冲内盒,所述减振底壳具有仪器容纳腔和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翻盖具有底壳连接部分和底壳口封盖部分,所述底壳口封盖部分用于盖住所述减振底壳口,所述减振翻盖通过所述底壳连接部分与所述减振底壳连接。由于包装缓冲内盒的减振翻盖与减振底壳连接在一起,在对仪器包装时,将减振翻盖翻开后能够直接将仪器放入减振底壳中。相比减振底壳和上盖分开的结构,本申请的包装缓冲内盒取料工序少,简化了包装过程,提高了仪器的包装效率,解决了目前的包装缓冲内盒在使用过程中包装工序多造成的包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习助华,谭冲,赵子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