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4526发布日期:2023-06-28 12:5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加工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加工制造的,尤其涉及一种加工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1、于现有技术中,传统操作方式需要人员将玻璃面板和下盖分别放入不同的分体载具。使用者需先扣合排线,再于进行点胶。点完胶再移转至uv固化箱中进行固化,最后再移转至组装设备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再移至保压设备进行保压,保压完成后移至aoi光学自动检测设备进行高度差与间隙检测。整体制作步骤繁琐,造成品质和效率降低,导入通用性组装载具后,所有动作均可在载具内完成,减少了不必要的移转,避免了操作员与产品的过多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承载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制作过程繁复,且制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提供了一种加工承载装置,包括:底座、盖板载具与面板载具。盖板载具设置于底座,盖板载具具有固定区域。面板载具包括两个移动组件,两个移动组件分别位于固定区域的两侧,两个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底座,两个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区域滑动以形成承载区域,其中位于承载区域垂直投影范围外侧的固定区域为加工范围。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载具包括本体、第一推动组件与第二推动组件,本体具有第一推动槽与第二推动槽,第一推动槽与第二推动槽互相连通,第一推动槽于本体上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推动槽于本体上朝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推动组件滑动设置于第一推动槽,第二推动组件滑动设置于第二推动槽,第一推动组件连动第二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的一端以及第二推动组件的一端于本体的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件与第一弹性件,第一推动件滑动设置于第一推动槽,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推动槽的槽壁与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侧面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第一推动件于第一推动槽内的推动方向相同;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推动件与第二弹性件,第二推动件滑动设置于第二推动槽,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推动槽的槽壁与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侧面之间,其中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第二推动件于第二推动槽内的推动方向相同。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具有推动杆与推动块,推动杆与推动块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推动槽,推动杆连动推动块移动,使推动块一端于本体的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杆的一侧具有凹壁,凹壁的凹面方向与第二推动件的推动方向相同,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推动杆的凹壁,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抵靠着凹壁的凹面移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动槽以第一方向延伸至本体外,本体的侧面形成推动口,第一推动件的推动杆位于推动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的推动杆的侧面具有限制凸部,本体对应限制凸部具有限制槽,限制槽连通于第一推动槽,限制槽限制推动杆的限制凸部移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的一端顶面具有第一移动柱,第一移动柱凸出本体的表面,第一移动柱于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第一移动柱相对于固定区域的另一侧具有第一固定柱;第二推动件的一端顶面具有第二移动柱,第二移动柱凸出本体的表面,第二移动柱于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第二移动柱相对于固定区域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固定柱。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具有两个滑轨组件,两个滑轨组件分别位于盖板载具的两侧,每个滑轨组件具有两个滑轨,每个移动组件具有移动本体与两个滑件,两个滑件设置于移动本体的两侧底部,两个滑件滑动设置于两个滑轨上,面板载具更包括两个承载组件,每个承载组件具有两个承载件,两个承载件分别设置于移动本体的两侧顶部,两个承载件对称设置于移动本体上,承载件具有承载槽,承载槽的底部具有凹槽,承载件的承载槽用于承载于面板边角。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面板载具更包括两个限制组件,两个限制组件分别限制两个移动组件朝向固定区域以及远离固定区域移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限制组件包括内限制件与外限制件,内限制件位于靠近固定区域的一侧,外限制件位于远离固定区域的一侧,移动组件更包括移动限制件,内限制件与外限制件位于移动限制件的移动路径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限制件相对于内限制件的一侧具有凸部,内限制件相对于移动限制件具有固定部,移动限制件的凸部移动固定于内限制件的固定部,固定部具有固定槽与两个固定凸点,两个固定凸点设置于固定槽的两侧槽壁,移动限制件的凸部嵌合于固定槽内,两个固定凸点夹固于凸部。

15、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承载装置,其通过盖板载具的固定区域用于固定盖板,面板载具的承载区域用于固定面板,其通过盖板与面板的加工范围进行加工组装。如此加工承载装置可以提高盖板与面板的组装效率以及制作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载具包括本体、第一推动组件与第二推动组件,所述本体具有第一推动槽与第二推动槽,所述第一推动槽与所述第二推动槽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推动槽于所述本体上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推动槽于所述本体上朝向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推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槽,所述第二推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槽,所述第一推动组件连动所述第二推动组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一端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件与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槽,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侧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推动件于所述第一推动槽内的推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推动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推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侧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第二推动件于所述第二推动槽内的推动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具有推动杆与推动块,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推动块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槽,所述推动杆连动所述推动块移动,使所述推动块一端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的一侧具有凹壁,所述凹壁的凹面方向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推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推动杆的所述凹壁,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抵靠着所述凹壁的凹面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槽以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本体外,所述本体的侧面形成推动口,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所述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所述推动杆的侧面具有限制凸部,所述本体对应所述限制凸部具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连通于所述第一推动槽,所述限制槽限制所述推动杆的所述限制凸部移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顶面具有第一移动柱,所述第一移动柱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移动柱于所述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柱相对于所述固定区域的另一侧具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顶面具有第二移动柱,所述第二移动柱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柱于所述固定区域向内或向外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柱相对于所述固定区域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固定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两个滑轨组件,两个所述滑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盖板载具的两侧,每个所述滑轨组件具有两个滑轨,每个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移动本体与两个滑件,两个所述滑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本体的两侧底部,两个所述滑件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滑轨上,所述面板载具更包括两个承载组件,每个所述承载组件具有两个承载件,两个所述承载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本体的两侧顶部,两个所述承载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本体上,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的底部具有凹槽,所述承载件的所述承载槽用于承载于面板边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载具更包括两个限制组件,两个所述限制组件分别限制两个所述移动组件朝向所述固定区域以及远离所述固定区域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制组件包括内限制件与外限制件,所述内限制件位于靠近所述固定区域的一侧,所述外限制件位于远离所述固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移动组件更包括移动限制件,所述移动限制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本体,所述内限制件与所述外限制件位于所述移动限制件的移动路径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工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制件相对于所述内限制件的一侧具有凸部,所述内限制件相对于所述移动限制件具有固定部,所述移动限制件的所述凸部移动固定于所述内限制件的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固定槽与两个固定凸点,两个所述固定凸点设置于所述固定槽的两侧槽壁,所述移动限制件的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固定槽内,两个所述固定凸点夹固于所述凸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工承载装置,包括:底座、盖板载具与面板载具。盖板载具设置于底座,盖板载具具有固定区域。面板载具包括两个移动组件,两个移动组件分别位于固定区域的两侧,两个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底座,两个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区域滑动以形成承载区域,其中位于承载区域垂直投影范围外侧的固定区域为加工范围。本申请的盖板载具的固定区域用于固定盖板,面板载具的承载区域用于固定面板,盖板与面板通过加工范围进行加工组装。如此加工承载装置可以提高盖板与面板的组装效率以及制作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周润生,陈平贵,高荣富,夏毅,苏东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