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3706发布日期:2023-08-24 21:1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机是现代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电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永磁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电机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电机包括转子铁芯和定子。转子铁芯上排布有多个磁钢,定子上设有励磁线圈,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力和磁钢本身的磁力产生作用力,进而实现转子铁芯的转动。

3、在电机组装过程中,需要将磁钢插装在转子铁芯上,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装配的方式,将磁钢插进转子铁芯对应的磁钢槽内,这种装配方式的生产效率偏低,且由于转子铁芯上的磁钢繁多,人工操作容易发生装配误差,导致次品率高。

4、因此,亟待需要一种上料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上料设备,包括:

4、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以及定位件,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与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板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转子铁芯相配合以使所述磁钢槽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正对,所述定位件能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

5、上料装置,被配置为承载磁钢且能将所述磁钢插入所述磁钢槽中,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定位件相配合以进行对位校准;以及

6、转移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上料装置沿预设轨迹运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8、磁钢弹夹,开设有具有槽道的容置空间,所述槽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置空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磁钢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9、推顶机构,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推顶所述磁钢,以使自由端的所述磁钢与所述槽道正对;以及

10、压料机构,被配置为将自由端的所述磁钢压入所述磁钢槽中。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料机构包括:

12、两个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磁钢弹夹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

13、顶出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顶出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顶出组件能将所述磁钢压入所述磁钢槽中。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出组件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气道,所述气道与气源组件相连通,所述气道在所述顶出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16、导轨,设置在所述磁钢弹夹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17、滑块,与所述压料机构相固定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磁钢弹夹的一端设置有敞口,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钢弹夹上的限位机构以及触发机构,当所述触发机构受到由所述容置空间外部向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触发力时,所述触发机构驱动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机构从遮挡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切换至敞开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20、限位件;以及

21、第一复位件,被配置为使所述限位件复位,以使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23、触发件;以及

24、第二复位件,被配置为使所述触发件复位,以使所述触发件伸出所述磁钢弹夹,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以使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触发件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触发件从所述磁钢弹夹内伸出至所述磁钢弹夹时,所述限位件能相对所述第一斜面滑动,以使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磁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磁钢经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二斜面能相对所述磁钢滑动,以使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设备,该上料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定位装置及转移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以及定位件,定位板上开设有与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定位板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与转子铁芯相配合以使磁钢槽与对应的定位孔正对,定位件能插接在定位孔中,上料装置用于承载磁钢且能将磁钢插入磁钢槽中,上料装置与定位件相配合以进行对位校准,转移装置用于驱动上料装置沿预设轨迹运动。通过上述各个装置之间协同配合,实现上料设备能够对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机构(3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32)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气道(3211),所述气道(3211)与气源组件相连通,所述气道(3211)在所述顶出组件(32)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321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导向机构(70),所述导向机构(7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弹夹(20)的一端设置有敞口(211),所述上料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钢弹夹(20)上的限位机构(40)以及触发机构(80),当所述触发机构(80)受到由所述容置空间(21)外部向所述容置空间(21)内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触发力时,所述触发机构(80)驱动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机构(40)从遮挡所述敞口(211)的第一位置切换至敞开所述敞口(211)的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8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8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11),所述触发件(81)从所述磁钢弹夹(20)内伸出至所述磁钢弹夹(20)时,所述限位件(41)能相对所述第一斜面(811)滑动,以使所述限位件(4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1)远离所述磁钢(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411),所述磁钢(200)经由所述敞口(211)进入所述容置空间(21)内时,所述第二斜面(411)能相对所述磁钢(200)滑动,以使所述限位件(4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设备。该上料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定位装置及转移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以及定位件,定位板上开设有与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定位板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与转子铁芯相配合以使磁钢槽与对应的定位孔正对,定位件能插接在定位孔中,上料装置用于承载磁钢且能将磁钢插入磁钢槽中,上料装置与定位件相配合以进行对位校准,转移装置用于驱动上料装置沿预设轨迹运动。通过上述各个装置之间协同配合,实现上料设备能够对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邢怡斐,李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