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分选机、开槽机、丝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1926发布日期:2023-07-18 15:2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分选机、开槽机、丝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硅片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分选机、开槽机、丝印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对于承载在花篮中的片状薄片,比如硅片或者电池片,在利用输送带将其从花篮中取出时,由于输送带的速度较快、片体较薄容易发生变形,片体在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的时候,容易发生抖动甚至打滑,影响取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体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存在容易发生抖动甚至打滑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机构和输送带,其中,

4、上料机构被配置为将片体释放至输送带的取片端,

5、输送带的取片端设置有用于增大片体与输送带之间摩擦力的吸附机构,吸附机构的吸附面低于输送带的输送面,吸附机构被配置为将位于取片端的片体朝输送面方向吸附。

6、通过在输送带的取片端设置吸附机构,由吸附机构将位于取片端的片体朝输送带的输送面方向吸附,以增大片体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了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

7、可选的,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输送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其中:在片体上料装置处于取片状态时,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处于开启状态。

8、通过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来对取片端的片体吸附,吸附力大且不接触片体,避免吸附时在片体上产生皮带印,输送带设置有两条,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安装和调试。

9、可选的,吸附机构包括两个伯努利吸盘,分别为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取片端,其中:

10、当片体被释放至输送带的取片端时,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均处于开启状态;

11、当片体被输送离开输送带的取片端时,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均处于开启状态,或者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逐个关闭,或者第一伯努利吸盘处于关闭状态,第二伯努利吸盘处于开启状态。

12、当设置两个伯努利吸盘时,通过控制每个伯努利吸盘的开启或关闭时机,实现输送带对片体的取送。

13、可选的,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位于第一输送带的内侧,第二传感器位于第二输送带的内侧,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取片端。

14、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来检测输送带的取片端是否有片体,进而检测处于取片端的片体是否碎片,以控制上料机构是否释放下一片体至输送带的取片端,实现了在取片端对不良品的及时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

15、可选的,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传感器,用于感应被释放至取片端的片体的边缘,至少两个第三传感器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延长线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外侧。

16、通过两个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配合,能够判断片体碎片的程度,进而控制是否停机,进行排障。实现了对碎的程度较大的片体准确检测,防止因漏检而影响上料的效率。

17、可选的,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叠片检测组件,叠片检测组件包括发射部和接收部,发射部和接收部中的一个被设置在输送带的上方,另一个被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用于检测输送带输送的片体是否为叠片。

18、通过发射部和接收部的配合,当输送带上的片体穿过发射部和接收部时,能够检测取出的片体中是否存在两张及两张以上叠片的情况。

19、可选的,上料机构包括花篮夹持组件、旋转组件和升降组件,花篮夹持组件被配置为将花篮夹持定位,旋转组件被配置为驱动花篮夹持组件旋转至上料状态并使花篮与输送带垂直,升降组件被配置为驱动花篮夹持组件整体升降;

20、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安装于指定区域内,指定区域为处于上料状态时片体在输送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21、通过花篮夹持组件、旋转组件和升降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将片体自动释放至输送带的取片端,提供了一种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的上料机构。将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安装在指定区域内,以在刚开始取片时,就增大片体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取片的稳定性。

22、可选的,花篮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花篮内的片体整体向所述输送带方向推出预定距离的推料单元。

23、通过推料单元将花篮内的硅片向输送带推出预定距离,增加待取硅片与输送带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同时也能防止花篮翻转时,片体与花篮之间发生黏连。

24、一种分选机,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片体上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装置和收料装置,其中,

25、至少一个片体上料装置被配置为将片体依次输送至输送装置,

26、输送装置被配置为接收片体上料装置提供的片体,并将片体输送至检测装置和收料装置处,

27、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对输送至检测区域的片体进行检测,

28、收料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检测结果对输送至收料区域的片体进行收料。

29、通过片体上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装置和收料装置的配合,上述分选机不仅能够实现对片体的自动检测,而且能够实现对片体的自动上料和分选收料,并且采用了本申请的片体上料装置后,大大降低了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片体的分选效率。

30、一种开槽机,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片体上料装置、激光开槽装置和片体下料装置,其中,

31、至少一个片体上料装置被配置为将待开槽片体供应至激光开槽装置,

32、激光开槽装置被配置为对待开槽片体实施开槽,

33、片体下料装置被配置为从激光开槽装置上拾取开槽后的片体并储存开槽后的片体。

34、通过片体上料装置、激光开槽装置和片体下料装置的配合,上述开槽机不仅能够实现对片体自动开槽,而且能够实现对片体自动上料和下料储存,并且采用了本申请的片体上料装置后,大大降低了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片体的开槽效率。

35、一种丝印机,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印刷台、印刷装置和片体输出装置,其中,

36、印刷台位于片体上料装置和片体输出装置之间,印刷装置位于印刷台的上方,

37、至少一个片体上料装置被配置为将待印刷片体输送至印刷台上,

38、印刷装置被配置为对位于印刷台上的待印刷片体实施印刷,

39、片体输出装置被配置为输出印刷后的片体。

40、通过片体上料装置、印刷台、印刷装置和片体输出装置的配合,上述丝印机不仅能够实现片体的自动印刷,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片体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并且采用了本申请的片体上料装置后,大大降低了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片体的印刷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和输送带,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伯努利吸盘;所述输送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至少一个所述伯努利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两个伯努利吸盘,分别为第一伯努利吸盘和第二伯努利吸盘,所述第一伯努利吸盘和所述第二伯努利吸盘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取片端,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侧,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侧,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取片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传感器,用于感应被释放至所述取片端的片体的边缘,至少两个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上料装置还包括叠片检测组件,所述叠片检测组件包括发射部和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中的一个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另一个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下方,用于检测所述输送带输送的片体是否为叠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花篮夹持组件、旋转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花篮夹持组件被配置为将花篮夹持定位,所述旋转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花篮夹持组件旋转至上料状态并使花篮与所述输送带垂直,所述升降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花篮夹持组件整体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花篮内的片体整体向所述输送带方向推出预定距离的推料单元。

9.一种分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机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输送装置、检测装置和收料装置,其中,

10.一种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机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激光开槽装置和片体下料装置,其中,

11.一种丝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机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片体上料装置、印刷台、印刷装置和片体输出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片体上料装置、分选机、开槽机、丝印机,其中,片体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和输送带,上料机构被配置为将片体释放至输送带的取片端,输送带的取片端设置有用于增大片体与输送带之间摩擦力的吸附机构,吸附机构的吸附面低于输送带的输送面,吸附机构被配置为将位于取片端的片体朝输送面方向吸附。上述片体上料装置通过在输送带的取片端设置吸附机构,由吸附机构将位于取片端的片体朝输送带的输送面方向吸附,以增大片体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了片体由花篮过渡至输送带时发生抖动及打滑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李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