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遮盖带

文档序号:35835760发布日期:2023-10-25 12:4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模型遮盖带

本技术涉及模型制造,尤其涉及一种模型遮盖带。


背景技术:

1、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模型遮盖带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参照图1,模型遮盖带1为长条形,边缘为直线,现有技术的一种模型遮盖带1的缺点在于,在进行曲线遮盖时拉伸角度非常小,因此无法一次性完成多种曲线细节的遮盖。图2为图1中的模型遮盖带在模型上遮盖效果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模型遮盖带在模型上遮盖效果的侧面示意图,参照图2与图3,所述模型遮盖带1在进行遮盖时,由于所述模型遮盖带1为连续延伸的长条形,且边缘为直线,在形成曲线形状时会形成褶皱11和翘起12,不能严密地贴合模型,当所述模型在后续的喷涂颜料过程中,所述褶皱11和翘起12会造成不必要的渗漏,导致所述模型上曲线细节的遮盖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模型遮盖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遮盖带,在模型上形成曲线遮盖形状时能够更好地贴合模型,使得模型在喷涂颜料时不易造成颜料渗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遮盖带,包括本体和粘贴部,所述本体为长条形,所述本体延伸方向上的长边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粘贴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面,所述开口方向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相邻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0.6-1mm,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本体的宽的比为1:4-3:4。

3、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遮盖带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遮盖带设有若干开口,在模型表面形成弯曲形状时,所述模型遮盖带的弯曲部位处的开口能够张开,使得模型遮盖带的弯曲部位与模型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不易形成褶皱和翘起。

4、可选的,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本体的宽的比为1:2。

5、可选的,相邻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6、可选的,所述开口的长度均相等。

7、可选的,所述本体的宽为1-3.5mm。

8、可选的,所述模型遮盖带的厚度为0.06-0.1mm。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粘贴部,所述本体为长条形,所述本体延伸方向上的长边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粘贴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面,所述开口方向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相邻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0.6-1mm,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本体的宽的比为1:4-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本体的宽的比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长度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宽为1-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遮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遮盖带的厚度为0.06-0.1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型遮盖带,包括本体和粘贴部,所述本体为长条形,所述本体延伸方向上的长边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粘贴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面。本技术的模型遮盖带在模型表面形成弯曲形状时与模型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不会形成褶皱和翘起。

技术研发人员:季成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