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8243发布日期:2023-08-27 13:3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事故救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


背景技术:

1、核事故或化学事故通常发生在户外或野外,并且核事故会产生核辐射、光辐射及落下灰,化学事故会产生有毒气体、有毒烟雾及有毒液滴,均对人类有严重的健康危害,故对核事故或化学事故的伤员伤情分类工作与平时医院接诊工作不同,分类必须要做到迅速准确,以免耽误救治时机和因分类造成伤员救治措施的失误。在核事故或化学事故现场开展伤员伤情分类工作过程中,对现场人员进行体表污染程度检测、补充完善各类医疗文书、污染物的收集和标记等任务时所用物资器材均需要使用分类箱。

2、现有技术中的分类箱仅用于在箱内放置物资器材,而且在核事故或化学事故情况下使用分类箱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同时携带帐篷和分类箱进入事故现场,先搭起帐篷,再将分类箱搬运进帐篷内,从而延长了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工作的时间。

3、为此,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以实现在核事故或化学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不需要额外携带帐篷,仅需要携带分类箱进入事故现场,在支起支撑杆和插接第一隔板后,就可以随时对物资器材进行分类和使用,从而缩短了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工作的时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包括箱体和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箱盖,还包括:

4、第一置物空间,设置在所述箱盖的内部;

5、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相连通;

6、第一隔板,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内;

7、第二置物空间,设置在所述箱盖的内部;

8、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相连通;

9、支撑杆,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二置物空间内;

10、凹槽,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轴向;

11、第一凹孔,分别设置在与所述箱体相接触处的所述箱盖的表面;

12、第三置物空间,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13、遮布,设置在所述第三置物空间内并且在取出后罩设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的外部,所述遮布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

14、第四置物空间,设置在所述箱体里面,并且放置有多个收纳盒;

15、第二凹孔,分别设置在与所述箱盖相接触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箱盖打开后:

17、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凹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部插入所述第二凹孔。

18、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内取出后:

19、任一所述第一隔板水平插接在每根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凹槽。

20、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五置物空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置物空间相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五置物空间还插接有第二隔板。

21、进一步地,所述遮布在所述第三置物空间内取出并罩设在远离所述箱体侧的所述箱盖的外表面时:

22、所述遮布向远离所述箱体的侧壁侧延伸,并且所述遮布的边缘铺放在地面上,所述遮布和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围成操作空间。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空间设置在除所述箱盖周边处以内的所述箱盖的内部。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置物空间设置在靠近所述箱盖周边处的所述箱盖的内部。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一置物空间进行防护的第一密封件。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二置物空间进行防护的第二密封件。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置物空间上设置有第四开口;

28、所述第四开口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三置物空间进行防护的第三密封件。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通过将箱盖与箱体分离后,将带有防护图层的遮布在第三置物空间内取出后罩在箱盖和箱体的外部,工作人员在遮布内并且将支撑杆放置在箱盖和箱体之间,使遮布在箱盖、支撑杆和箱体的支撑下,实现了帐篷的功能和作用。第四置物空间内放置有用于分类存放物资器材的多个收纳盒,同时通过第一开口将第一置物空间内的多个第一隔板取出后插接在凹槽内,使第一隔板的表面上也能够用于放置更多地物资器材。从而,在核事故或化学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不需要额外携带帐篷,仅需要携带分类箱进入事故现场,在支起支撑杆和插接第一隔板后,就可以随时对物资器材进行分类和使用,从而缩短了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工作的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包括箱体和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箱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打开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内取出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五置物空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置物空间相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五置物空间还插接有第二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布在所述第三置物空间内取出并罩设在远离所述箱体侧的所述箱盖的外表面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设置在除所述箱盖周边处以内的所述箱盖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设置在靠近所述箱盖周边处的所述箱盖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一置物空间进行防护的第一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二置物空间进行防护的第二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伤员快速分类用分类箱,涉及事故救治设备技术领域。将箱盖与箱体分离后,将带有防护图层的遮布在第三置物空间内取出后罩在箱盖和箱体的外部,工作人员在遮布内并且将支撑杆放置在箱盖和箱体之间,使遮布在箱盖、支撑杆和箱体的支撑下,实现了帐篷的功能和作用。第四置物空间内放置有用于分类存放物资器材的多个收纳盒,同时通过第一开口将第一置物空间内的多个第一隔板取出后插接在凹槽内,使第一隔板的表面上也能够用于放置更多地物资器材。在核事故或化学事故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携带帐篷,仅需要携带分类箱进入事故现场,在支起支撑杆和插接第一隔板后,随时对物资器材进行分类和使用,缩短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工作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于宁,肖光泉,金美松,杜盼盼,王亚玉,王旭,陈子璇,刘彤,王浩,崔巍,栗晓奇,王依宁,宋金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