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线结构以及布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1375发布日期:2023-08-18 11:1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挂线结构以及布艺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布艺机,具体为一种挂线结构以及布艺机。


背景技术:

1、现有挂线结构对于线束的管束较为复杂,一方面不利于用户缠绕线束,另一方面也占用了机体上的空间。

2、而对于现有的布艺机来说,通常都没有设计挂线结构,电源线大多都是缠绕在手提环或机体上,常常会出现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线结构以及布艺机,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线结构,包括可安装在机体的外壳上的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呈三角形的三点分布,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具有供线束部分包绕的包绕部,且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还具有可挡住线束以避免所述线束从所述包绕部上脱离的阻挡部。

3、进一步,所述第一束线块和所述第二束线块均包括筒状的包绕部,所述阻挡部垂直于所述包绕部的端面设置。

4、进一步,所述第三束线块呈l型,l型的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其中一段为所述包绕部,另外一段为所述阻挡部。

5、进一步,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包绕部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6、进一步,所述第一束线块的包绕部包括可卡入外壳上的若干卡板,各所述卡板呈环状布设。

7、进一步,所述第二束线块的包绕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卡槽。

8、进一步,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包绕部呈长条状,呈长条状的所述包绕部上设有若干凹块和若干凸块,各所述凹块和各所述凸块沿所述包绕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9、进一步,所述第三束线块的阻挡部上设有可供工作头的手持部卡入的槽体。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布艺机,包括机体,还包括上述的挂线结构,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外壳上。

11、进一步,还包括工作头,所述工作头的手持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三束线块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点布置三个束线块,利用三角缠绕的形式可以确保线束缠绕的稳定性,且三个束线块数量较少,便于用户缠绕线束,另外每个束线块均具有包绕部和阻挡部,即方便了缠绕,又可以配合外壳将线束稳定地约束在外壳和阻挡部之间,避免了线束脱离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安装在机体的外壳上的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呈三角形的三点分布,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具有供线束部分包绕的包绕部,且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还具有可挡住线束以避免所述线束从所述包绕部上脱离的阻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块和所述第二束线块均包括筒状的包绕部,所述阻挡部垂直于所述包绕部的端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束线块呈l型,l型的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其中一段为所述包绕部,另外一段为所述阻挡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包绕部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块的包绕部包括可卡入外壳上的若干卡板,各所述卡板呈环状布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束线块的包绕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卡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束线块的包绕部呈长条状,呈长条状的所述包绕部上设有若干凹块和若干凸块,各所述凹块和各所述凸块沿所述包绕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束线块的阻挡部上设有可供工作头的手持部卡入的槽体。

9.一种布艺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挂线结构,所述第一束线块、所述第二束线块以及所述第三束线块均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外壳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头,所述工作头的手持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三束线块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挂线结构,包括可安装在机体的外壳上的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呈三角形的三点分布,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均具有供线束部分包绕的包绕部,且第一束线块、第二束线块以及第三束线块均还具有可挡住线束以避免线束从包绕部上脱离的阻挡部。还提供一种布艺机,包括机体,还包括上述的挂线结构。本技术通过三点布置三个束线块,利用三角缠绕的形式可以确保线束缠绕的稳定性,且三个束线块数量较少,便于用户缠绕线束,另外每个束线块均具有包绕部和阻挡部,即方便了缠绕,又可以配合外壳将线束稳定地约束在外壳和阻挡部之间,避免了线束脱离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荣,孙太喜,张育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