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0473发布日期:2023-08-14 03:0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重载提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用在重型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的负载升降装置,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件名称为一种具有伸缩输送机构的装车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cn210236502u),其行走提升机构具有可沿导轨移动的行走结构,和相对行走结构上下伸缩运动的升降结构,用于将袋装物投放至待装载车辆的码垛机构与升降结构活动端下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升降结构相对行走结构上下伸缩从而带动码垛机构上升或下降,但由于行走结构和升降结构不能弯折或折叠,因此当升降结构移动至上限位时,需要在导轨上方预留足够大的升降结构容纳空间,而且这个预留空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升降结构的升降行程,这样一来,造成整个行走提升机构的空间利用率低,不便于布置在高度有限的空间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其通过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相对行走架体和负载架体转动来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升降,节省了外部横梁上方的布置空间,便于布置在高度有限的空间场所。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体、负载架体和剪叉架体,所述行走架体上设有与外部横梁相连并能够沿横梁行走的移动件,所述剪叉架体包括相对交叉布置并相互铰接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所述第一、第二活动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行走架体上的第一定支撑基座和第一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活动支架的下端分别与负载架体上的第二定支撑基座和第二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架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绕有能够随驱动轮的转动而移动的提升件,所述提升件的上端与行走架体上的卷绕机构相连,下端与负载架体相连,能够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上升或下降。

4、优选的,所述行走架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设置有两组,分别靠近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布置,所述提升件布置在两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之间。

5、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一竖杆上侧,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一竖杆平行布置,所述提升件包括下端与负载架体相连的提升部和与提升部上端相连的卷收部,所述卷收部的另一端与卷绕机构相连,所述提升部布置在第一竖杆的一侧方,所述卷收部布置在第一竖杆的上方。

6、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布置在第一定支撑基座与第一滑动支撑基座之间,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一定支撑基座之间,或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一滑动支撑基座之间。

7、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上侧,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

8、优选的,所述第一定支撑基座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横杆上侧的定支承座一、定支承座二,和两端分别与定支承座一上的定位孔一和定支承座二上的定位孔二相连的定位轴一,所述第一活动支架的上端通过定位轴一与第一定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基座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横杆上侧的滑动支承座一、滑动支承座二,和两端分别与滑动支承座一上的滑道一和滑动支承座二上的滑道二滑动连接的移位轴一,所述第二活动支架的上端通过移位轴一与第一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布置在定位轴一与移位轴一之间。

9、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靠近移位轴一布置,两组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铰接位置之间设置有联动杆,所述提升部位于联动杆与移位轴一之间。

10、优选的,所述驱动轮与卷绕机构之间设置有与卷收部上侧面相抵的压轮,所述压轮的轴线与驱动轮平行布置,且所述压轮的底面低于驱动轮的顶面。

11、优选的,所述负载架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与第四横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提升部的下端与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定支撑基座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三、第四横杆上的定位孔三、定位孔四,和两端分别与定位孔三和定位孔四相连的定位轴二,所述第二活动支架的下端通过与定位轴二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基座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三、第四横杆上的滑道三、滑道四,和两端分别与滑道三和滑道四滑动连接的移位轴二,所述第一活动支架的下端与移位轴二可转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提升件为链条结构,所述提升件与驱动轮啮合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机头提升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相对行走架体和负载架体转动来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升降,节省了外部横梁上方的布置空间,从而便于布置在高度有限的空间场所,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设置,使负载架体与行走架体稳定连接,保证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平稳上升或下降,另外,行走架体上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上绕有能够随驱动轮的转动而移动的提升件,提升件的上端与行走架体上的卷绕机构相连,下端与负载架体相连,从而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上升或下降,通过剪叉架体和提升件共同用于承受负载架体及与负载架体相连的外部重型设备所施加的竖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减小了剪叉架体的总体载荷,延长了机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架体、负载架体和剪叉架体,所述行走架体上设有与外部横梁相连并能够沿横梁行走的移动件,所述剪叉架体包括相对交叉布置并相互铰接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所述第一、第二活动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行走架体上的第一定支撑基座和第一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活动支架的下端分别与负载架体上的第二定支撑基座和第二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设置有两组,分别靠近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布置,所述提升件布置在两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一竖杆上侧,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一竖杆平行布置,所述提升件包括下端与负载架体相连的提升部和与提升部上端相连的卷收部,所述卷收部的另一端与卷绕机构相连,所述提升部布置在第一竖杆的一侧方,所述卷收部布置在第一竖杆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布置在第一定支撑基座与第一滑动支撑基座之间,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一定支撑基座之间,或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一滑动支撑基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上侧,所述提升部位于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支撑基座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横杆上侧的定支承座一、定支承座二,和两端分别与定支承座一上的定位孔一和定支承座二上的定位孔二相连的定位轴一,所述第一活动支架的上端通过定位轴一与第一定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靠近移位轴一布置,两组所述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铰接位置之间设置有联动杆,所述提升部位于联动杆与移位轴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与卷绕机构之间设置有与卷收部上侧面相抵的压轮,所述压轮的轴线与驱动轮平行布置,且所述压轮的底面低于驱动轮的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架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与第四横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提升部的下端与连接板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头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为链条结构,所述提升件与驱动轮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车机的机头提升装置,包括行走架体、负载架体和剪叉架体,所述剪叉架体包括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所述第一、第二活动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行走架体上的第一定支撑基座和第一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下端分别与负载架体上的第二定支撑基座和第二滑动支撑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架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绕有提升件,能够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上升或下降。该机头提升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相对行走架体和负载架体转动来带动负载架体相对行走架体升降,节省了外部横梁上方的布置空间,便于布置在高度有限的空间场所。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军,汪长青,黄伟鑫,郭柯,张亚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明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