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4829发布日期:2023-11-17 23:5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落料机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


背景技术:

1、笔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办公用具,其可以是人们将语言通过文字的存在使其达到具有一定意义的效果,当一份文件需要签署时,文字就具有权威性,当文件需要记录时,文字就具有记忆性,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笔才能进行书写,但是笔是由笔芯、笔杆和笔套三部分组成,当中笔杆的形状和材质决定这支笔的价值,但是往往笔杆却是一头大一头小,在经过生产时,最终会通过下落装置进行收集处理。

2、而现有的下落装置往往都是在最终一步,就是通过一个传送轨道进行收集处理,其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当笔杆下落在传送轨道上时,通过转送轨道的运输最后进行收集处理。

3、但是上述的收集方式,通过传送轨道收集固然方便,但是笔杆的一头大一头小会使得笔杆在传送轨道上出现倾斜现象,使得收集时可能出现某一只笔杆为垂直情况,无法保证笔杆的水平同一。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所述底架一侧固定连接链轮支架,所述底架上方设置有从动辊和反磨轮,所述电机支架顶部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外壁活动连接有传送带。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启动通过转杆带动主动辊进行转动时,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的接触,可使得从动辊达到反向转动,同时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可使得反磨轮进行反向转动,而反磨轮上部会微微高于传送带,以此达到将笔杆稍重一端进行调整复位,使其进行平稳下落,减少一头高一头底的情况出现。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链轮支架一端连接多组第一连接杆,所述多组第一连接杆端部轴承连接多组链轮,且多组链轮外壁活动连接链条,所述多组链轮一端固定连接第多组第二连接杆,且其中一组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从动辊,其余组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反磨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动辊进行转动时候,会带动从动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链轮进行转动,通过链轮和链条的配合,可使得反摩轮进行转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辊活动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上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两组调整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动辊进行转动的时候,可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带动之昂进行上下运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一侧安装有两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套杆,所述套杆活动连接翘杆一侧,所述翘杆另一侧活动连接有一组套杆,所述套杆通过安装架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上部固定设置有两组调整杆,所述一组调整杆外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翘杆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安装架可使得支杆进行上下运动,不会受到翘杆转动时圆弧的影响。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杆中间部位活动连接两组底座,且底座底部固定连接底架,所述限位架底部固定连接底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翘杆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底座的作用。可使得翘杆两端进行相对运动,以此保证支杆和第二支杆一上一下。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链轮支架轴承连接两组转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的受力点为链轮支架。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外壁均为锯齿状,且从动辊啮合连接主动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杆带动主动辊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啮合作用,可使得从动辊进行反向的转动,以此带动反磨轮的转动。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辊、从动辊、链轮、链条、反磨轮,当电机启动通过转杆带动主动辊进行转动时,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的接触,可使得从动辊达到反向转动,同时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可使得反磨轮进行反向转动,而反磨轮上部会微微高于传送带,以此达到将笔杆稍重一端进行调整复位,使其进行平稳下落,减少一头高一头底的情况出现。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从动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杆和翘杆,当从动辊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从动辊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往复运动,以此达到支杆的上下运动,而通过翘杆中部活动连接的底座,和翘杆两端活动连接的套杆,和套杆一端活动连接的安装架可实现翘杆两端的上下相对运动,保证传送带的通过效率和平稳下落的几率,同时通过限位架的设置,可使得调整杆可固定的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101),所述底架(1)一侧固定连接链轮支架(103),所述底架(1)上方设置有从动辊(7)和反磨轮(6),所述电机支架(101)顶部固定连接电机(102),所述电机(1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2),所述转杆(2)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主动辊(201),所述主动辊(201)外壁活动连接有传送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支架(103)一端连接多组第一连接杆(104),所述多组第一连接杆(104)端部轴承连接多组链轮(8),且多组链轮(8)外壁活动连接链条(801),所述多组链轮(8)一端固定连接第多组第二连接杆(601),且其中一组第二连接杆(601)固定连接从动辊(7),其余组第二连接杆(601)固定连接有反磨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7)活动连接第一连杆(701),所述第一连杆(701)活动连接第二连杆(702),所述第二连杆(70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所述支杆(9)上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两组调整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9)一侧安装有两组安装架(902),所述安装架(902)活动连接套杆(903),所述套杆(903)活动连接翘杆(901)一侧,所述翘杆(901)另一侧活动连接有一组套杆(903),所述套杆(903)通过安装架(902)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杆(904),所述第二支杆(904)上部固定设置有两组调整杆(5),所述一组调整杆(5)外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架(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杆(901)中间部位活动连接两组底座(3),且底座(3)底部固定连接底架(1),所述限位架(10)底部固定连接底架(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支架(103)轴承连接两组转杆(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201)与从动辊(7)外壁均为锯齿状,且从动辊(7)啮合连接主动辊(2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落料机构,涉及落料机构领域,所述底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所述底架一侧固定连接链轮支架,所述底架上方设置有从动辊和反磨轮,所述电机支架顶部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外壁活动连接有传送带。本技术通过设置主动辊、从动辊、链轮、链条、反磨轮,当电机启动通过转杆带动主动辊进行转动时,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的接触,可使得从动辊达到反向转动,同时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可使得反磨轮进行反向转动,而反磨轮上部会微微高于传送带,以此达到将笔杆稍重一端进行调整复位,使其进行平稳下落,减少一头高一头底的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李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白金制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