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1824发布日期:2023-06-18 00:5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加工,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对电缆加工之成型之后,需要对电缆线进行收卷,而在对线缆进行收卷的过程,需要利用穿缆设备对电缆线进行导向限位,而现有技术的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结构单一,难以对不同直径电缆线进行稳定导向,从而常常需要人工将电缆线捋直对电缆线进行收卷,进而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具有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辊,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动杆,所述槽口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活动套接有转轮,所述转辊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转辊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螺纹杆。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侧通过圆杆固定连接有凸块。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所述螺纹的方向相反且位于转动杆的两端。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块与转动杆螺纹套接,所述转轮与电缆线挤压接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与安装板螺纹套接,所述弧形杆与电缆线挤压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弹性支撑于圆块与活动板之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杆、活动块、安装板和螺纹杆,通过螺纹杆与安装板之间的配合,使得螺纹杆在转动时将会带动弧形杆沿转辊的内侧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弧形杆对电缆线的顶端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转动杆外表面的两段相反的螺纹和转动杆与活动块之间的配合,使得可以带动两个活动块沿槽口的内侧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转轮的电缆线进行夹持,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电缆线进行稳定导向,使得提升了其应用范围。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弹簧、活动板、圆杆和凸块,通过活动板与固定架之间的配合,使得活动板可以沿固定架的外表面进行上下移动,此时由于复位弹簧为压缩状态,因此会对活动板施加一个弹力,从而可以通过圆杆带动凸块对电缆线进行挤压,使得凸块将会对电缆线的外侧进行限位,进而使得对电缆线收卷的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辊(2),所述固定架(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顶部开设有槽口(5),所述槽口(5)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动杆(6),所述槽口(5)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顶部活动套接有转轮(8),所述转辊(2)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弧形杆(9),所述弧形杆(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转辊(2)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螺纹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块(12),所述圆块(1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3)和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的外侧通过圆杆(15)固定连接有凸块(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所述螺纹的方向相反且位于转动杆(6)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块(7)与转动杆(6)螺纹套接,所述转轮(8)与电缆线挤压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1)与安装板(10)螺纹套接,所述弧形杆(9)与电缆线挤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3)弹性支撑于圆块(12)与活动板(14)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缆线穿缆设备,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辊,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杆、活动块、安装板和螺纹杆,通过螺纹杆与安装板之间的配合,使得螺纹杆在转动时将会带动弧形杆沿转辊的内侧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弧形杆对电缆线的顶端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转动杆外表面的两段相反的螺纹和转动杆与活动块之间的配合,使得可以带动两个活动块沿槽口的内侧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转轮的电缆线进行夹持,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电缆线进行稳定导向。

技术研发人员:赵莉,徐士新,许金洞,赵国,司丽华,武冠军,李德芳,郭佩,刘文先,陈化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翔临智(阳谷)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