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7034发布日期:2023-12-14 00:0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行业小型预制构件现场用的抓夹、搬运工具。


背景技术:

1、公路、铁路、市政、建筑等工程领域,有各种规格的预制构件,这些预制构件的搬运和安装通常由人工或机械进行。人工徒手搬运受个人体力限制,一般只能搬运重量轻的小型预制构件。对于超过个人徒手能力范围的较重的预制构件只能用机械搬运,机械搬运效率低、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其能够夹起构件,并搬运至指定地点,提高了工效。

2、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二钢管的长度大于第一钢管长度的2倍,第二钢管的后端固定有把手;第一钢管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第二钢管由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

3、伸缩管包括外套管和内杆,外套管固定在第一钢管前端,内杆插在外套管内,外套管上设有若干个前后排列的销钉安装孔,内杆上设有销钉安装孔,外套管和内杆通过安装在销钉安装孔内的销钉进行固定。

4、第二钢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钢管,第一钢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钢管,两个第二连接钢管的后端都固定在第二钢管的中部,两个第一钢管的前端都固定在伸缩管的外套管中部;

5、还包括三个连接座,三个连接座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个连接座、第二个连接座、第三个连接座,其中第一钢管的后端和第二钢管的前端与第二个连接座焊接,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钢管的后端和第二连接钢管的前端与第一个连接座焊接,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钢管的后端和第二连接钢管的前端与第三个连接座焊接,三个连接座的底部都设有向连接座内部凹进的凹槽;

6、两个车轮分别安装在车轮轴的左端和右端,车轮轴上设有三个左右排列的轴承,三个连接座的凹槽分别置于三个轴承的上半部上,每个连接座的下方都设有垫片,垫片的顶部设有向垫片内部凹进的凹槽,垫片的凹槽置于轴承的下半部上,各相对应的垫片与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使轴承位于垫片和连接座的凹槽内,轴承外边缘与垫片和连接座的凹槽壁滑动接触;外套和第二钢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7、伸缩管的内杆的前端固定有钢绳,钢绳的下端与夹具的吊环连接;

8、夹具包括两个左右方向设置的外板和一个左右方向设置的内板,吊环固定在内板前端顶部,内板位于两个外板之间;两个外板上相对应的设有若干个左右排列的销钉孔,内板的右部设有销钉孔,外板和内板通过安装在销钉孔内的销钉连接,两个外板的底部连接有若干道钢筋;两个外板的左端底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夹板,内板的右端底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应的面上都粘贴有橡胶垫,通过将销钉安装在外板不同的销钉孔内,可以调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

9、还包括倒u形的卡子,夹具不使用时,将卡子开口朝下卡在两个外板及内板的顶部,使内板和外板保持方便夹取的姿态。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杠杆原理,起吊时,夹具夹紧并抓取预制构件后,通过小车吊运至指定地点,解决了徒手搬运费力,机械搬运不方便、费用多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效。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包括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其特征是:第二钢管的长度大于第一钢管长度的2倍,第二钢管的后端固定有把手(3);第一钢管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第二钢管由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倒u形的卡子(15-9),卡子开口朝下卡在两个外板及内板的顶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其特征是:外套和第二钢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3)。


技术总结
一种小型预制构件抓夹、搬运工具涉及建筑行业小型预制构件现场用的抓夹、搬运工具。主要是为解决目前较重的预制构件用机械搬运费用高的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伸缩管固定在第一钢管前端,两个第二连接钢管的后端都固定在第二钢管上,两个第一钢管的前端都固定在伸缩管上;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左侧及右侧的第一连接钢管和第二连接钢管分别与三个连接座焊接;三个连接座的凹槽和三个垫片的凹槽分别置于车轮轴的三个轴承上,垫片与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伸缩管的内杆前端的钢绳的下端与夹具连接;夹具的两个外板和一个内板通过销钉连接,外板连接有第一夹板,内板连接有第二夹板。优点是解决了机械搬运费用多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水,侯迪,卢明熙,胡仲兴,梁瑞桐,郑保刚,韩云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