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1733发布日期:2023-07-25 18: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特别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硬质合金棒材关键在于材质和成型,特别是后端成型这块,国内有不同的工艺路线,在添加分散剂和增稠剂时又不希望造成挤压坯成型阶段的缺陷。现有技术中,通过不断的捏合或者加一道造粒环节以达到挤压前的物料均匀状态,然而,生产实际证明,该方案仍具有一定的风险,需通过脱脂后对产品用酒精浸泡才能知道产品是否有孔隙孔洞等问题。

2、目前,硬质合金棒材烧结成型后,依靠人工分捡,效率低,且容易相互碰撞导致质量问题,有不少行业采用翻转式下料,但会把舟皿上的涂料一并带到周转舟皿中,工作环境较差,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硬质合金棒的高效分拣的装置,同时,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包括:

3、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通道;

4、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

5、真空吸嘴,所述真空吸嘴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通;以及,

6、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真空吸嘴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工作时,为所述吸嘴提供吸力,所述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时,所述真空吸嘴释放吸力,将所述硬质合金圆棒摆放到指定位置。

7、优选地,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设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真空吸嘴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真空吸嘴呈阵列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9、优选地,所述真空吸嘴设为20个,20个所述真空吸嘴呈2排10列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10、优选地,所述安装板设为长方体形。

11、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尺寸如下:长度为20mm~400mm,宽度为10mm~400mm,厚度为5mm~100mm。

12、优选地,所述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上方。

13、优选地,所述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气管,所述气管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通道,并与所述真空吸嘴直接相连通,所述真空吸嘴通过所述通道从所述真空发生器获得吸力,从而将所述硬质合金圆棒吸取,到达指定位置后,真空发生器停止释放吸力即可将所述硬质合金圆棒放置于合适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真空吸嘴将硬质合金圆棒放到周转舟皿中,避开了原舟皿的落尘,同时避免了扬尘污染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该装置为自动化卸料装置,减轻了劳动者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设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嘴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真空吸嘴呈阵列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嘴设为20个,20个所述真空吸嘴呈2排10列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为长方体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尺寸如下:长度为20mm~400mm,宽度为10mm~400mm,厚度为5mm~1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还包括气管,所述气管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其中,所述硬质合金圆棒的卸料装置包括安装板、把手、真空吸嘴以及真空发生器,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通道;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嘴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真空吸嘴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工作时,为所述吸嘴提供吸力,所述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时,所述真空吸嘴释放吸力,将所述硬质合金圆棒摆放到指定位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由真空吸嘴将硬质合金圆棒吸取放到周转舟皿中,避开了原舟皿的落尘,同时避免了扬尘污染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该装置为自动化卸料装置,减轻了劳动者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葛德亮,钟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