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3837发布日期:2023-09-16 21:5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边坡材料运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山地边坡工程所处位置常常较为偏僻,大型设备、机械只能由公路或厂区道路到达坡底,往往还要在工程场地内修建临时坡地道路,采用车辆和吊车来转运材料,从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但是对于大型特别是多级的边坡工程,自上而下的施工过程中会回填上部的临时坡地道路,此时边坡工程主体结构(格构梁、锚杆等)大部分已施工完成,由于工期安排、工人施工疏忽等问题,经常会存在附属结构,比如马道硬化、截排水沟等尚未施工,或者部分主体结构需要补做,所以需要向上级坡的马道转运水泥、模板等零散建筑材料;但是上级坡的临时坡地道路已经回填,从而导致材料无法转运。因此,如何利用山体边坡工程已施工的坡面结构,快速、方便的转运所需建筑材料,及时完善主体工程和完成附属工程,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利用山体边坡已施工的支护结构于快速、方便地转运边坡附属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特别适用于坡高较高、坡度较缓的框架梁类边坡工程。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应用于已施工的边坡支护结构,所述简易装置包括边坡材料运输设备和运输平板体系;所述边坡材料运输设备主要包括卷扬机、钢丝缆绳和运输车,所述卷扬机固定在边坡坡顶或上级马道上;所述运输平板体系包括下层的钢管支撑架和上层的支撑木板,所述钢管支撑架是由横向钢管及纵向钢管交叉组成的单层或多层支撑架,所述钢管支撑架固定架设在边坡支护结构对应卷扬机位置的表面,其纵向长度与坡面的高度相匹配;所述支撑木板的纵向长度与钢管支撑架的纵向长度相匹配,并固定在钢管支撑架的表面,所述支撑木板的宽度大于运输车的整体宽度,所述运输车置于支撑木板,通过钢丝缆绳与卷扬机连接,并在卷扬机的作用下沿着支撑木板移动。

3、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边坡支护结构为格构框架类支护体系,包括横向格构梁、纵向格构梁、锚杆或锚索、封底梁和封顶梁,所述横向格构梁和纵向格构梁组成格构框架,所述锚杆或锚索布设在横向格构梁和纵向格构梁交汇部位,所述封底梁和封顶梁分别设置在格构框架的底部和顶部。

4、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木板为单层或多层,且平行于坡面,每层支撑木板的下方设有多根横向方木条,所述横向方木条的长度不小于支撑木板的宽度,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条之间的间距为0.3~0.5m;所述支撑木板为多块木板沿坡面的方向纵向拼接而成,在支撑木板纵向上下两端及拼接部位的底部均设置有横向方木条。

5、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卷扬机设置有基础,所述钢丝缆绳及运输车沿运输平板体系的中心线行走。

6、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钢管设有两根,平行设置,其间距为1.0~1.5m;所述横向钢管设有多根,等距分布在两根纵向钢管下方,相邻两根横向钢管间距为0.5~1.0m;每根横向钢管的长度大于格构框架两相邻纵向格构梁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横向钢管在格构框架施工过程中,预埋在格构梁内,所述纵向钢管与横向钢管通过扣件连接固定,形成钢管支撑体系。

7、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木板的表面为平面,且支撑木板与横向方木条之间、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支撑木板之间、支撑木板或横向方木条与钢管支撑体系之间通过铁钉固定和木板穿孔铁丝绑扎连接形成整体的木板支撑体系。

8、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横向钢管距该级边坡的坡顶线和坡底线的距离均不超过30cm。

9、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钢管平行于坡面、垂直于横向钢管放置,其总长度大于坡顶线至坡底线的距离,且上端与坡顶线平齐,下端嵌入边坡坡底或下级马道以下不少于0.5m;每根纵向钢管由多节钢管通过扣件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精细的运输轨道,所用装置采用常用材料即可现场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

12、(2)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支撑体系和木板支撑体系的组合保证了材料运输通道的平整性和强度;

13、(3)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边坡工程已施工的坡面结构(格构梁框架)作为运输通道的下部支撑,无需专门场地和地基处理,节约成本;

14、(4)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重复使用,进一步节约工期和成本,绿色环保,综合效益高。

15、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费用较低并可重复使用,利用了山体边坡已施工的支护结构(格构框架梁),用于快速、方便地转运边坡附属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特别适用于坡高较高、坡度较缓的框架梁类边坡工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应用于已施工的边坡支护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装置包括边坡材料运输设备(5)和运输平板体系(6);所述边坡材料运输设备(5)主要包括卷扬机(5-1)、钢丝缆绳(5-2)和运输车(5-3),所述卷扬机(5-1)固定在边坡坡顶或上级马道(1)上;所述运输平板体系(6)包括下层的钢管支撑架和上层的支撑木板(6-4),所述钢管支撑架是由横向钢管(6-1)及纵向钢管(6-2)交叉组成的单层或多层支撑架,所述钢管支撑架固定架设在边坡支护结构(4)对应卷扬机(5-1)位置的表面,其纵向长度与坡面(3)的高度相匹配;所述支撑木板(6-4)的纵向长度与钢管支撑架的纵向长度相匹配,并固定在钢管支撑架的表面,所述支撑木板(6-4)的宽度大于运输车(5-3)的整体宽度,所述运输车(5-3)置于支撑木板(6-4),通过钢丝缆绳(5-2)与卷扬机(5-1)连接,并在卷扬机(5-1)的作用下沿着支撑木板(6-4)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支护结构(4)为格构框架类支护体系,包括横向格构梁(4-1)、纵向格构梁(4-2)、锚杆或锚索(4-3)、封底梁(4-4)和封顶梁(4-5),所述横向格构梁(4-1)和纵向格构梁(4-2)组成格构框架,所述锚杆或锚索(4-3)布设在横向格构梁(4-1)和纵向格构梁(4-2)交汇部位,所述封底梁(4-4)和封顶梁(4-5)分别设置在格构框架的底部和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木板(6-4)为单层或多层,且平行于坡面(3),每层支撑木板(6-4)的下方设有多根横向方木条(6-3),所述横向方木条(6-3)的长度不小于支撑木板(6-4)的宽度,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条(6-3)之间的间距为0.3~0.5m;所述支撑木板(6-4)为多块木板沿坡面(3)的方向纵向拼接而成,在支撑木板(6-4)纵向上下两端及拼接部位的底部均设置有横向方木条(6-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5-1)设置有基础,所述钢丝缆绳(5-2)及运输车(5-3)沿运输平板体系(6)的中心线行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管(6-2)设有两根,平行设置,其间距为1.0~1.5m;所述横向钢管(6-1)设有多根,等距分布在两根纵向钢管(6-2)下方,相邻两根横向钢管(6-1)间距为0.5~1.0m;每根横向钢管(6-1)的长度大于格构框架两相邻纵向格构梁(4-2)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横向钢管(6-1)在格构框架施工过程中,预埋在格构梁内,所述纵向钢管(6-2)与横向钢管(6-1)通过扣件连接固定,形成钢管支撑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木板(6-4)的表面为平面,且支撑木板(6-4)与横向方木条(6-3)之间、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支撑木板(6-4)之间、支撑木板(6-4)或横向方木条(6-3)与钢管支撑体系之间通过铁钉固定和木板穿孔铁丝绑扎连接形成整体的木板支撑体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横向钢管(6-1)距该级边坡的坡顶线和坡底线的距离均不超过30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管(6-2)平行于坡面(3)、垂直于横向钢管(6-1)放置,其总长度大于坡顶线至坡底线的距离,且上端与坡顶线平齐,下端嵌入边坡坡底或下级马道(2)以下不少于0.5m;每根纵向钢管(6-2)由多节钢管通过扣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坡工程材料转运的简易装置,应用于已施工的边坡支护结构,所述简易装置包括边坡材料运输设备和运输平板体系;所述边坡材料运输设备主要包括卷扬机、钢丝缆绳和运输车,所述卷扬机固定在边坡坡顶或上级马道上;所述运输平板体系包括下层的钢管支撑架和上层的支撑木板,所述钢管支撑架固定架设在边坡支护结构对应卷扬机位置的表面,所述支撑木板的纵向长度与钢管支撑架的纵向长度相匹配,并固定在钢管支撑架的表面,所述运输车置于支撑木板,通过钢丝缆绳与卷扬机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另外设置精准轨道,能够就地取材,方便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伟,庞成立,陈学龙,邵振臣,邓少林,刘昊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