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0219发布日期:2023-10-02 02:3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重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对重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对重架结构。


背景技术:

1、对重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减少曳引电动机的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对重的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在对重的四个角上都应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对重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对重装置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

2、现有的对重架主要通过导轨撑架安装在井道后壁,当采用补偿绳配置时,补偿绳吊挂在对重架的前侧,通常会造成对重导靴的偏载力,对电梯运行的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平衡补偿吊挂重力,常配置偏心对重块和在对重架上配置配重铁,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土建尺寸。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重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重架结构,旨在解决对重架安装在井道后壁,导致补偿绳吊挂产生偏载,造成对重架导靴受力不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对重架结构,架设在井道的两侧壁,包括导轨撑架、若干导靴、上梁板、中梁组件、下梁板和边梁框,所述导轨撑架均固设在两侧壁上,若干所述导靴设置在所述边梁框两端,所述导轨撑架与所述导靴一一对应;

4、所述上梁板、中梁组件和下梁板均设置在所述边梁框之间,所述中梁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梁板和下梁板之间;

5、所述中梁组件包括均匀设置在两所述边梁框之间的若干中梁框、对重块和挂设在所述中梁框中下部的固定架,相邻两所述中梁框之间或者所述边梁框和中梁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对重块的装载腔。

6、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梁板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7、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梁板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8、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梁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中梁框可拆卸连接或者与所述边梁框和中梁框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梁板中部的绳轮,所述绳轮与所述上梁板转动连接。

10、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梁板中部的限位夹,所述绳轮与所述限位夹相对设置。

11、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并排设置在所述中梁框之间,所述限位夹与所述下梁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轮和限位夹同中心线设置。

12、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补偿绳和供所述补偿绳穿过的绳头键套,所述补偿绳穿过所述绳轮、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头键套和限位夹。

13、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补偿绳、绳轮、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头键套和限位夹构成补偿机构。

14、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设置在所述下梁板远离所述对重块的一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对重架结构,通过将导轨撑架设置在两侧壁上,四个导靴分别设置在边梁框两端,将对重架架设在井道的两侧壁上,在吊挂补偿绳时,对重架对导靴的重力可以分配在两侧;中梁组件包括相邻两所述中梁框之间或者所述边梁框和中梁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对重块的装载腔,增加了对重块的可装载量,可降低对重架的总高度和厚度,通过固定架将补偿绳吊挂在对重架的中下部,确保补偿绳吊挂重心与对重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致,避免补偿绳吊挂产生偏载,导致对重架导靴受力不均。本对重架结构,具有避免补偿绳吊挂产生偏载,对重架导靴受力均匀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对重架结构,架设在井道的两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撑架、若干导靴、上梁板、中梁组件、下梁板和边梁框,所述导轨撑架均固设在两侧壁上,若干所述导靴设置在所述边梁框两端,所述导轨撑架与所述导靴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板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板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中梁框可拆卸连接或者与所述边梁框和中梁框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梁板中部的绳轮,所述绳轮与所述上梁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梁板中部的限位夹,所述绳轮与所述限位夹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并排设置在所述中梁框之间,所述限位夹与所述下梁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轮和限位夹同中心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绳和供所述补偿绳穿过的绳头键套,所述补偿绳穿过所述绳轮、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头键套和限位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绳、绳轮、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绳头键套和限位夹构成补偿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设置在所述下梁板远离所述对重块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重架结构,架设在井道的两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撑架、若干导靴、上梁板、中梁组件、下梁板和边梁框,导轨撑架均固设在两侧壁上,若干导靴设置在边梁框两端,导轨撑架与导靴一一对应;上梁板、中梁组件和下梁板均设置在边梁框之间,中梁组件设置在上梁板和下梁板之间;中梁组件包括均匀设置在两边梁框之间的若干中梁框、对重块和挂设在中梁框中下部的固定架,相邻两中梁框之间或者边梁框和中梁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对重块的装载腔。本对重架结构,具有避免补偿绳吊挂产生偏载,对重架导靴受力均匀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贡飞飞,邱成东,李师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