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3871发布日期:2023-11-30 04:1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尤其涉及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


背景技术:

1、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是一种跨界融合的交通制式,以立体交通思维构建未来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网络。实现了复杂场景下多系统融合的自动驾驶、智能控制、协同调度、精准装卸,开创了立体智能、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港口集疏运新模式。具有延展性强、兼容性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新型立体运输方式,代表城市、港口、物流智慧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2、然而相关技术中,随着空轨系统市场推广及工程化实施规模的扩大,既有集装箱运输模式不能满足矿山、散货集散场等场地的运输要求,导致运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模式不能满足矿山、散货集散场等场地的运输要求,导致实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漏斗集装箱,包括:

3、箱体,顶部和底部敞口设置;

4、至少一个第一漏斗脊,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一漏斗脊的两侧均设有卸料口;

5、至少一组底门单元,与所述第一漏斗脊对应设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分设于所述第一漏斗脊两侧的卸料口,且所述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内侧铰接于所述第一漏斗脊的底部;

6、至少一组底门开闭单元,与所述底门单元对应设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漏斗脊的下方,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打开/关闭对应的所述卸料口。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集装箱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且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第二漏斗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漏斗脊,且所述第二漏斗脊低于所述第一漏斗脊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之间,所述第一漏斗脊与所述第二漏斗脊之间形成所述卸料口,在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关闭所述卸料口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的外侧紧密搭接于所述第二漏斗脊的底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门开闭单元包括传动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开门臂以及关门臂,所述第一漏斗脊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漏斗脊的底面,所述开门臂和所述关门臂固定分设于所述传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底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门臂和所述关门臂靠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弯曲设置。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门臂的长度长于所述关门臂的长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搭接板,所述第一漏斗脊和所述第一底门、第二底门凸出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设有所述搭接板以覆盖所述第一漏斗脊和所述第一底门、第二底门的凸出部分,所述搭接板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开门臂上设有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定位件卡接于所述定位槽中。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立方体框架,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立方体框架的上部,所述底门单元和底门开闭单元均位于所述立方体框架内部。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框四个上角件和四个下角件,四个所述上角件分设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的四个角,四个所述下角件分设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下部的四个角。

14、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轨系统,包括轨道系统、运输车、如权利要求以上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开门触碰台及关门触碰台,所述开门触碰台和关门触碰台设置于所述箱体下方且分设于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开门触碰台和关门触碰台沿所述空轨运输车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

15、其中,所述开门触碰台具有第一触碰斜面,所述关门触碰台具有第二触碰斜面,所述空轨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所述开门臂与所述第一触碰斜面接触,在所述第一触碰斜面的导向作用下,驱动所述开门臂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从而打开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所述关门臂与所述第二触碰斜面接触,在所述第二触碰斜面的导向作用下,驱动所述关门臂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关闭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漏斗脊底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还设有固定板,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且其中一个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个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开门臂位于初始位置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关门臂位于初始位置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

17、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1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由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设置,且箱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斗脊,每一个第一漏斗脊均将底部敞口分隔为两个卸料口,每一个第一漏斗脊均对应设置一组底门单元和一组底门开闭单元,底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分设于第一漏斗脊两侧的卸料口,底门开闭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打开/关闭对应的卸料口,即整个集装箱为漏斗式的结构,当需运输散料时,底门开闭单元关闭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散料装载于箱体内,当需卸料时,底门开闭单元打开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散料便从卸料口中流出,从而实现散料的运输和卸料,并且卸料时无需卸箱,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集装箱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且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第二漏斗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漏斗脊,且所述第二漏斗脊低于所述第一漏斗脊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漏斗脊之间,所述第一漏斗脊与所述第二漏斗脊之间形成所述卸料口,在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关闭所述卸料口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的外侧紧密搭接于所述第二漏斗脊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门开闭单元包括传动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开门臂以及关门臂,所述第一漏斗脊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漏斗脊的底面,所述开门臂和所述关门臂固定分设于所述传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底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臂和所述关门臂靠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弯曲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臂的长度长于所述关门臂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搭接板,所述第一漏斗脊和所述第一底门、第二底门凸出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设有所述搭接板以覆盖所述第一漏斗脊和所述第一底门、第二底门的凸出部分,所述搭接板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开门臂上设有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定位件卡接于所述定位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立方体框架,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立方体框架的上部,所述底门单元和底门开闭单元均位于所述立方体框架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斗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集装箱还包括框四个上角件和四个下角件,四个所述上角件分设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的四个角,四个所述下角件分设于所述立方体框架下部的四个角。

9.一种空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系统、运输车、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漏斗集装箱、开门触碰台及关门触碰台,所述开门触碰台和关门触碰台设置于所述箱体下方且分设于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开门触碰台和关门触碰台沿所述运输车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脊底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还设有固定板,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且其中一个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个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开门臂位于初始位置时沿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关门臂位于初始位置时沿第三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该集装箱包括箱体;至少一个第一漏斗脊,且第一漏斗脊的两侧均设有卸料口;至少一组底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分设于第一漏斗脊两侧的卸料口;至少一组底门开闭单元,用于同时驱动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转动,以使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打开/关闭对应的卸料口。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漏斗集装箱及空轨系统,当需运输散料时,底门开闭单元关闭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散料装载于箱体内,当需卸料时,底门开闭单元打开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散料便从卸料口中流出,从而实现散料的运输和卸料,并且卸料时无需卸箱,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梅琨,王全虎,王贤张,单成昌,刘旋,柏元强,崔灿,向正新,姚雄,柯晓乐,彭瑞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中车智能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