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8098发布日期:2023-09-02 14:0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叉车,具体来说,是一种叉车的护顶架。


背景技术:

1、叉车的护顶架是叉车驾驶室的主体框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份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846086u,其附图中公开的叉车护顶架是基本定型的结构。

2、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叉车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很多工况需要降低整车高度来满足限高需要,在底盘不能改变高度的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护顶架的高度来实现整车高度降低,由于叉车工作的特殊性,现有的叉车护顶架大部分是前立柱向后倾斜,通过顶架和后立柱做成一体焊接结构,由于前后立柱与车架连接处通常无法随意改变,改变护顶架高度除需要改变前后立柱长度外,顶架前后距离也需要改变,导致整个护顶架都需要重新设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包括前护顶架总成和后护顶架总成;

3、所述前护顶架总成分为前顶架和左右分布的两个前立柱,所述前立柱倾斜支撑并沿前立柱的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连接前顶架底部,所述前立柱相对于前顶架向叉车前方倾斜;

4、所述后护顶架总成分为后顶架和左右分布的两个后立柱,所述后立柱竖直支撑并可升降调节地连接后顶架底部;

5、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均固定连接叉车车体,所述后顶架前后调节地连接前顶架。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1、该装置通过前后顶架与前后立柱的可调节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护顶架在高度上可以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高度要求;

8、2、使得整个护顶架结构同时具有前后和上下调节的性能,在前后顶架与前后立柱进行调节时,前顶架和后顶架之间可以进行适应性的水平调节,从而使得该护顶架结构的整体尺寸能够与不同用户的尺寸要求相匹配,无需针对不同尺寸重新设计和制造。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护顶架总成(1)和后护顶架总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架(21)固定连接有至少两根沿叉车车长方向水平延伸的条形上定位座(22),所述上定位座(22)前后调节地插接前顶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座(22)设为截面为矩形的钢管,所述前顶架(11)具有开口朝后的、与上定位座(22)相配合的矩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架(11)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左右分布的前定位插杆(12),所述前定位插杆(12)沿前立柱(1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定位插杆(12)可调节地插配前立柱(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架(21)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对左右分布的后定位插杆(23),所述后定位插杆(23)竖直延伸,且可调节地插配后立柱(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13)和后立柱(24)均可拆卸地插接有锁位件(5),所述前立柱(13)的锁位件(5)在锁定时与前定位插杆(12)锁定配合,所述后立柱(24)的锁位件(5)在锁定时与后定位插杆(23)锁定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插杆(12)、后定位插杆(23)均设有数个沿杆长方向间隔排列的定位孔(3),所述前立柱(13)、后立柱(24)均设有数个沿柱长方向间隔排列的插配孔(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用可调节高度护顶架结构,包括前护顶架总成和后护顶架总成;前护顶架总成分为前顶架和左右分布的两个前立柱,前立柱倾斜支撑并沿前立柱的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连接前顶架底部,前立柱相对于前顶架向叉车前方倾斜;后护顶架总成分为后顶架和左右分布的两个后立柱,后立柱竖直支撑并可升降调节地连接后顶架底部;前立柱和后立柱均固定连接叉车车体,后顶架前后调节地连接前顶架。该装置通过前后顶架与前后立柱的可调节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护顶架在高度上可以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高度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华,马乙,刘盛,丁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