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9722发布日期:2024-02-02 21:2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具体涉及一种理丸装置。


背景技术:

1、丸状产品包装时,由数粒板数好粒后的药丸直接进入下料装置进行包装。如图3~图5所示,现有的下料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下料管以及安装在下料管上端的下料斗,下料斗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数粒板不断的将成批的药丸倒入下料斗的上端,药丸由下料斗的下端进入下料管,经下料管输出后进行包装。

2、由于现有下料装置的下料斗为竖向设置,加之下料斗的下端为了匹配下料管的内径,其内径通常大于药丸的直径,药丸在下料斗中下落速度较快,并且在下落过程中,药丸由四周向中间移动。这就容易造成如下问题:1、药丸在下料斗的下端形成搭桥拥堵,药丸无法正常下落;2、药丸在下落过程中因撞击斗壁或发生斗内旋转而减慢下落速度,造成多丸或少丸;3、药丸在下料管内的位置较为凌乱,在管内容易因旋转而减慢下落速度,造成灌装到下一袋或封口夹丸,致使包装产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药丸进行整理的理丸机构,减少药丸在下料过程中的搭桥拥堵、旋转和撞击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理丸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下料管,还包括丸状产品整理机构,该丸状产品整理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多个理丸槽,每个理丸槽均倾斜布置,所述理丸槽的上端为进料口,所述理丸槽的下端为出料口,该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理丸槽的顶部敞口,其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理丸槽底部的横向尺寸与所述丸状产品的直径相适配。

4、进一步,所述理丸槽的两侧壁的高度由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逐渐减小。

5、进一步,所述理丸槽的两侧壁均倾斜设置。

6、进一步,还包整排管,该整排管竖向设置,其上端与所述理丸槽的出料口连通,下端与所述下料管的上端连通。

7、进一步,还包括水平管,该水平管水平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理丸槽的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整排管的上端连通。

8、进一步,所述整排管的管径与所述丸状产品的直径相适配。

9、进一步,所述整排管与所述下料管同轴设置。

10、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支撑在所述丸状产品整理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整排管的一侧。

11、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理丸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丸状产品整理机构,该丸状产品整理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多个理丸槽,每个理丸槽均倾斜布置,所述理丸槽的上端为进料口,所述理丸槽的下端为出料口,该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理丸槽的顶部敞口,其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理丸槽底部的横向尺寸与所述丸状产品的直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理丸槽的两侧壁的高度由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理丸槽的两侧壁均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整排管,该整排管竖向设置,其上端与所述理丸槽的出料口连通,下端与所述下料管的上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管,该水平管水平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理丸槽的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整排管的上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排管的管径与所述丸状产品的直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排管与所述下料管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支撑在所述丸状产品整理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整排管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理丸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下料管,还包括丸状产品整理机构,该丸状产品整理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多个理丸槽,每个理丸槽均倾斜布置,理丸槽的上端为进料口,理丸槽的下端为出料口,该出料口与下料管的上端连通;理丸槽的顶部敞口,其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理丸槽底部的横向尺寸与丸状产品的直径相适配;本申请通过设置丸状产品整理机构,替换现有产品中的下料斗,包装时,药丸由数粒板数好粒后倒入理丸槽的进料口,随着药丸在理丸槽内移动,在重力和理丸槽的共同作用下,药丸不断朝理丸槽的底部移动,延长了药丸在理丸槽内的移动距离,减缓了药丸的下落速度,避免了因采用下料斗而引起的拥堵、旋转和撞击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华,张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志华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