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筒结构、输送线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1818发布日期:2024-02-02 21:4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辊筒结构、输送线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具体涉及辊筒结构、输送线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传送带通常作为主要的输送结构应用于各类自动化产线中,传送带的带体通过与若干辊筒配合实现循环输送,传送带长度尺寸具有一定限制,整条自动化产线的流水线通常由多条传送带组成,每条传送带均为独立的输送单元。由于其中的辊筒为圆柱结构,相邻的两个传送带衔接部位的辊筒之间存在无动力盲区,盲区的范围为两个辊筒轴线之间的间距,当物料的尺寸小于上述间距时,就会出现卡阻现象。

2、目前,现有改变传送带无动力盲区的主要措施为改变辊筒的直径,通过减小相邻两个传送带衔接部位辊筒的直径,以减小两个辊筒轴线之间的间距,使得两个辊筒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物料的尺寸,进而防止物料卡阻,这种方式虽能减少卡阻现象发生,但减小辊筒直径的同时辊筒的刚度也会相应的下降,使得辊筒容易在输送过程中沿着径向发生弯曲,使得输送带的局部结构强度显著下降,因此,现有防止传送带卡阻现象的措施还存在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筒结构、输送线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防止传送带卡阻现象的措施可靠性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筒结构,包括:配合辊,可转动的设置,配合辊适于与传动带滚动配合;支撑件,设置在配合辊的一侧,支撑件与配合辊的周面抵接配合,支撑件适于为配合辊提供支撑,以提高配合辊的刚度。

3、有益效果:在配合辊的一侧设置支撑件,当配合辊的直径较小时,支撑件能够对配合辊形成有效支撑,防止配合辊因刚度下降而无法有效输送原有的物料,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在减少无动力盲区的同时保证了配合辊的支撑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止传送带卡阻现象的措施可靠性差的问题。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为圆柱状,支撑件的轴线与配合辊的轴线平行。

5、有益效果:支撑件沿着自身的轴线延伸,能够为配合辊整体提供径向的支撑,结构简单可靠。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可转动的设置在配合辊的一侧并形成支撑辊,支撑辊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支撑辊的周面与配合辊的周面相切。

7、有益效果:支撑辊随着配合辊的转动一同转动,能够有效减少支撑辊对于配合辊转动的阻碍。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辊与传动带配合并形成包角,支撑辊的轴线与包角的中心线相交,以形成良好的支撑。

9、有益效果:传动带的合力与支撑辊的支撑力的合力共面,支撑辊的设置位置能够可靠的对配合辊形成支撑。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辊包括心轴和套筒,套筒套设在心轴上,套筒的周面与配合辊的周面滚动配合。

11、有益效果:滚动配合产生的摩擦较小,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筒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心轴上,心轴适于固定设置在传动带的架体上。

13、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靠。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的直径大于配合辊的直径。

15、有益效果:支撑件自身的刚度大于配合辊的刚度,才能够对配合辊进行良好的支撑。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辊与传动带间隔设置。

17、有益效果:以防止支撑辊直接接触传动带而产生额外的摩擦,使得输送线产生额外的动力损耗。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线,其包括:传动带;驱动轮,与传动带传动配合,驱动轮适于驱动传动带循环转动;至少一个权利要求至中任一项的辊筒结构,辊筒结构的配合辊与传动带滚动配合。

19、有益效果:由于配合辊后部设置有支撑辊,起到加强配合辊的作用,在皮带张紧时不会引起配合辊挠性变形,故配合辊的半径可制作的较小,并且长度能够制作的较长,从而实现输送各种规格的物料。

20、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输送线,至少两个输送线的首尾部衔接。

21、有益效果:两个输送线首尾部衔接后具有较小的无动力区域,能够可靠的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输送。



技术特征:

1.一种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圆柱状,所述支撑件的轴线与所述配合辊(1)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配合辊(1)的一侧并形成支撑辊(2),所述支撑辊(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辊(2)的周面与所述配合辊(1)的周面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辊(1)与所述传动带(3)配合并形成包角,所述支撑辊(2)的轴线与所述包角的中心线相交,以形成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2)包括心轴(201)和套筒(202),所述套筒(202)套设在所述心轴(201)上,所述套筒(202)的周面与所述配合辊(1)的周面滚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2)通过轴承(20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心轴(201)上,所述心轴(201)适于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架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配合辊(1)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2)与所述传动带(3)间隔设置。

9.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线,至少两个所述输送线的首尾部衔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公开了辊筒结构、输送线及输送系统,辊筒结构包括:配合辊,可转动的设置,配合辊适于与传动带滚动配合;支撑件,设置在配合辊的一侧,支撑件与配合辊的周面抵接配合,支撑件适于为配合辊提供支撑,以提高配合辊的刚度,本技术在配合辊的一侧设置支撑件,当配合辊的直径较小时,支撑件能够对配合辊形成有效支撑,防止配合辊因刚度下降而无法有效输送原有的物料,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在减少无动力盲区的同时保证了配合辊的支撑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止传送带卡阻现象的措施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吉晓辉,姜小放,李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