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8924发布日期:2024-02-02 21:4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2、公开号为cn215297600u揭示了锂离子电池循环充放电周转框,包括外框体,外框体两端的侧壁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提拉孔;内框体,内框体两端的侧壁上部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提拉孔;内框体可拆卸地卡接于外框体内底壁上,且内框体的四个侧壁与对应的外框体的四个侧壁之间的间距相同;其中,内框体中通过隔板等分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的容置室,每个容置室的四角处分别竖直对称设置有直方棱,位于内框体长边方向的两个相邻直方棱之间形成用于相适配的卡接待测试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纵向卡槽。

3、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物流线转运过程中,由于转运速度过快,电池运载框发生急停时,框内的电池受到冲击,电池铝制外壳会产生划伤甚至形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能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对电池壳体起到有效保护,使电池能被安全稳定的进行转移,避免壳体受损。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包括底座、内框体、若干导向组件和若干缓冲组件,其中,

3、所述内框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4、所述若干导向组件分设在所述底座的周围,且所述导向组件具有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5、所述若干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内框体之间,所述缓冲组件用于减缓锂电池运输中产生的震动力。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各导向组件均包括定位滑轨和滑动件,其中,

7、所述定位滑轨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滑轨作为所述导向组件的固定部;

8、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定位滑轨上,所述滑动件作为所述导向组件的活动部。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同侧面所述若干缓冲组件呈等距离间隔设置。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件、第二套筒件和弹性件,其中,

11、所述第一套筒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

12、所述第二套筒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滑动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套筒件相对设置,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件内;

13、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件与所述第二套筒件的内侧之间。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外框体,其中,

15、所述内框体位于所述外框体内,且两者呈间隔设置;

16、所述定位滑轨均固定安装在外框体的底壁上,且所述滑动件远离底座的一侧与外框体的内侧壁相抵接。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外框体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方形口,同一侧面所述若干个方形口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若干方形口用于减轻所述外框体的重量。

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内框体包括若干竖向板和若干隔板,其中,

19、所述若干竖向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若干竖向板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底座相垂直;

20、所述若干隔板分别设置各所述竖向板的宽度方向两侧,且同侧面所述若干隔板呈等间距分布,相对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腔体。

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腔体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与锂离子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相同。

2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内框体的外壁高度小于所述外框体的内壁的高度。

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螺纹弹簧。

24、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可将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用形变的方式转换为弹性势能后缓慢释放动能,同时,连接于底座侧边的活动部可在固定部上进行轻微位移,以此来抵消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能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对电池壳体起到有效保护,使电池能被安全稳定的进行转移,避免壳体受损;

26、(2)通过设置的外框体和内框体构成的双框体结构,将锂电池放置于内框体上的腔体中,内框体与外框体之间间隔设置,进而可避免工作人员搬运时触碰到相对较危险的内框体,方便工作人员转运;

27、(3)通过在外框体外壁上开设多个方形口以减轻外框体的重量,便于搬运。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内框体(2)、若干导向组件(3)和若干缓冲组件(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向组件(3)均包括定位滑轨(31)和滑动件(32),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侧面所述若干缓冲组件(4)呈等距离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第一套筒件(41)、第二套筒件(42)和弹性件(43),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体(5),其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5)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方形口(500),同一侧面所述若干个方形口(500)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若干方形口(500)用于减轻所述外框体(5)的重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2)包括若干竖向板(21)和若干隔板(22),其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00)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与锂离子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2)的外壁高度小于所述外框体(5)的内壁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3)为螺纹弹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运载装置,包括底座、内框体、若干导向组件和若干缓冲组件,内框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若干导向组件分设在底座的周围,且导向组件具有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滑动连接在固定部上;若干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活动部与内框体之间,缓冲组件用于减缓锂电池运输中产生的震动力,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可将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用形变的方式转换为弹性势能后缓慢释放动能,同时,连接于底座侧边的活动部可在固定部上进行轻微位移,以此来抵消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能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对电池壳体起到有效保护,使电池能被安全稳定的进行转移,避免壳体受损。

技术研发人员:潘殿坤,矫贺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