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4356发布日期:2023-12-21 12:5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路整理,具体涉及一种收线器。


背景技术:

1、在使用线缆过程中,常会遇到,所使用的各个线缆长短不一,有的线缆很长,但是因为线缆还有其他用途不宜将其减短,致使中间堆积大量线缆,造成散乱缠绕,心电监护仪是常见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医院是常用设备,心电监测仪一般包括三根监测线,分别是血氧饱和度监测线、心电监测线以及血压监测线,这些导线一般都较长,同样遇到上述散乱缠绕的问题。

2、申请号为202221890408.7的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收线器,包括固定在心电监护仪上带有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绕线组件、设置在壳体一侧的进线口、设置在壳体另一侧的出线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转盘,所述转盘通过传动件带动绕线组价转动,并且所述进线口与出线口上均设置有消毒机构;

3、然而,使用时将线缆穿过收线盒并使其中间位于l型绕线卡内,然后转动收线轴就可将中间多余的线缆缠绕在收线轴上,从而收起中间多余的线缆,整个过程,操作空间狭窄,且不利于对多个线缆同时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收线器,欲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线器,包括收卷包,所述收卷包在展开铺平状态下形状呈长方形,所述收卷包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线板,线板的外形呈长条形状,所述线板的长度方向与收卷包的宽度方向一致,且线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线卡。

4、作为优选,所述收卷包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带,所述收卷包靠近第一粘贴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粘贴带,第一粘贴带和第二粘贴带设置在收卷包的相背一侧,在收卷包处于收卷状态时,第一粘贴带和第二粘贴带彼此配合粘贴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线卡的外形呈l型,位于同一个线板上的两个线卡的头端彼此相背设置。

6、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线板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收线贴带和第二收线贴带,第一收线贴带和第二收线贴带彼此配合粘贴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收卷包远离第一粘贴带的一端边沿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杆。

8、作为优选,所述收卷包的一侧边沿固定设置有吊环。

9、作为优选,所述收卷包靠近第二粘贴带的一侧设置有握把。

10、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收卷包铺展开来对线缆缠绕收纳到线卡上,整个过程,操作空间大,方便操作,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线缆同时进行收纳,根据各个线路的长度不同,在线卡上缠绕不同的圈数即可,第一收线贴带和第二收线贴带配合来实现对线路的收卷固定,避免线路散乱。



技术特征:

1.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卷包(1),所述收卷包(1)在展开铺平状态下形状呈长方形,所述收卷包(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线板(2),线板(2)的外形呈长条形状,所述线板(2)的长度方向与收卷包(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线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线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包(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带(8),所述收卷包(1)靠近第一粘贴带(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粘贴带(9),第一粘贴带(8)和第二粘贴带(9)设置在收卷包(1)的相背一侧,在收卷包(1)处于收卷状态时,第一粘贴带(8)和第二粘贴带(9)彼此配合粘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3)的外形呈l型,位于同一个线板(2)上的两个线卡(3)的头端彼此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板(2)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收线贴带(4)和第二收线贴带(5),第一收线贴带(4)和第二收线贴带(5)彼此配合粘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包(1)远离第一粘贴带(8)的一端边沿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杆(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包(1)的一侧边沿固定设置有吊环(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收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包(1)靠近第二粘贴带(9)的一侧设置有握把(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线器,包括收卷包,所述收卷包在展开铺平状态下形状呈长方形,所述收卷包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线板,线板的外形呈长条形状,所述线板的长度方向与收卷包的宽度方向一致,且线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线卡,通过将收卷包铺展开来对线缆缠绕收纳到线卡上,整个过程,操作空间大,方便操作,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线缆同时进行收纳,根据各个线路的长度不同,在线卡上缠绕不同的圈数即可,第一收线贴带和第二收线贴带配合来实现对线路的收卷固定,避免线路散乱。

技术研发人员:肖盛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松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