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4709发布日期:2023-11-30 12:1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旋转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件加工,具体而言,涉及旋转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1、在电子器件自动化装配过程中,工件来料的位置是不同的,距离不同、方向也不同,因此装配过程中需要对工件的间距以及方向进行调节。

2、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两组动力部件分别进行间距以及方向的调节,但采用两组动力部件的成本高,不利于使用。

3、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127754.8,所公开的“一种对轴类工件两端淬火的旋转升降机构”,其说明书公开:“上旋转升降机构利用上升降丝杠、上升降电机、上旋转电机以及上气爪,上气爪夹持轴类工件的一端,将轴类工件的另一端插入感应线圈内进行淬火,通过控制上升降电机,可实现对轴类工件淬火长度的控制,上旋转升降机构完成轴类工件的另一端淬火后,下旋转升降机构工作,下气爪夹持轴类工件的已经淬火端,对轴类工件的一端进行淬火,完成后,轴类工件从下气爪的中空部掉落进入下一工序。”,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旋转转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通过两组动力部件分别进行间距以及方向的调节,但采用两组动力部件的成本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旋转转向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3、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4、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驱动件;

5、支撑部与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部,间距调节部中设置有工件取放部;

6、工件取放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与间距调节部配合实现工件取放部间距调节时的旋转。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三,所述支撑板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支撑板二和支撑板三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轴;

8、驱动件为安装在支撑板二顶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支撑板二并延伸至支撑板二的下方。

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节部包括依次套设在若干个导向轴外表面的间距调节板一、间距调节板二、间距调节板三以及间距调节板四,所述间距调节板一与支撑板二的底部固定连接,间距调节板一、间距调节板二以及间距调节板三的一侧均开设有避开槽,间距调节板四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气缸伸缩杆的底端穿过避开槽并延伸至连接槽内且与连接槽连接。

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件取放部包括真空吸管一、真空吸管二、真空吸管三以及真空吸管四,真空吸管一、真空吸管二、真空吸管三以及真空吸管四分别与间距调节板一、间距调节板二、间距调节板三以及间距调节板四的内壁插接。

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一靠近缺口一侧的侧板,所述间距调节板二靠近侧板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真空吸管一靠近侧板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一,所述传动板一上开设有滑槽一,滑槽一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一,所述连接轴一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节板四靠近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滑槽二,两个滑槽二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二以及连接轴三,所述连接轴二的一端与间距调节板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三的一端与间距调节板三固定连接。

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吸管三靠近侧板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二,所述传动板二上开设有滑槽三,所述滑槽三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四,所述连接轴四的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

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吸管四靠近侧板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三,所述传动板三上开设有滑槽四,所述滑槽四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五,所述连接轴五的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

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吸管二靠近侧板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四,所述传动板四上开设有滑槽五,所述滑槽五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六,所述连接轴六的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

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一靠近导向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侧槽,所述间距调节板一、间距调节板二、间距调节板三以及间距调节板四靠近支撑板一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板与限位槽插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两组动力部件分别进行间距以及方向的调节,但采用两组动力部件的成本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与间距调节部配合实现工件取放部间距调节时的旋转,即本申请只采用一个驱动件便能够实现工件间距以及方向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用成本低,利于使用。



技术特征:

1.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一(1),所述支撑板一(1)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三(3),所述支撑板一(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二(2),所述支撑板一(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6),所述支撑板二(2)和支撑板三(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轴(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部包括依次套设在若干个导向轴(4)外表面的间距调节板一(5)、间距调节板二(6)、间距调节板三(7)以及间距调节板四(8),所述间距调节板一(5)与支撑板二(2)的底部固定连接,间距调节板一(5)、间距调节板二(6)以及间距调节板三(7)的一侧均开设有避开槽(9),间距调节板四(8)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10),气缸(15)伸缩杆的底端穿过避开槽(9)并延伸至连接槽(10)内且与连接槽(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取放部包括真空吸管一(11)、真空吸管二(12)、真空吸管三(13)以及真空吸管四(14),真空吸管一(11)、真空吸管二(12)、真空吸管三(13)以及真空吸管四(14)分别与间距调节板一(5)、间距调节板二(6)、间距调节板三(7)以及间距调节板四(8)的内壁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一(1)靠近缺口(16)一侧的侧板(17),所述间距调节板二(6)靠近侧板(17)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19),所述真空吸管一(11)靠近侧板(17)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一(18),所述传动板一(18)上开设有滑槽一,滑槽一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一(20),所述连接轴一(20)的一端与连接杆(1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板四(8)靠近侧板(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两个滑槽二,两个滑槽二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二(22)以及连接轴三(23),所述连接轴二(22)的一端与间距调节板二(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三(23)的一端与间距调节板三(7)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管三(13)靠近侧板(17)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二(24),所述传动板二(24)上开设有滑槽三,所述滑槽三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四(25),所述连接轴四(25)的一端与侧板(17)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管四(14)靠近侧板(17)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三(26),所述传动板三(26)上开设有滑槽四,所述滑槽四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五(27),所述连接轴五(27)的一端与侧板(17)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管二(12)靠近侧板(17)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传动板四(28),所述传动板四(28)上开设有滑槽五,所述滑槽五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六(29),所述连接轴六(29)的一端与侧板(17)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一(1)靠近导向轴(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30),所述定位板(30)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侧槽,所述间距调节板一(5)、间距调节板二(6)、间距调节板三(7)以及间距调节板四(8)靠近支撑板一(1)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定位板(30)与限位槽插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旋转转向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驱动件;支撑部与驱动件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部,间距调节部中设置有工件取放部;工件取放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与间距调节部配合实现工件取放部间距调节时的旋转。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与间距调节部配合实现工件取放部间距调节时的旋转,即本申请只采用一个驱动件便能够实现工件间距以及方向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用成本低,利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三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