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8702发布日期:2024-02-26 16:2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程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背景技术:

1、对于起重车后防护保险杠来说,现有的主流安装方式主要有焊接安装和螺母可拆卸安装两种安装方式,焊接安装指的是直接将后防护保险杠焊接在车身尾部的保险杠安装板上,螺母可拆卸安装指的是在车身尾部的保险杠安装板上和后防护保险杠上分别打孔,然后将二者通过螺母和螺栓连接在一起,相比于前者,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可更加方便后防护保险杠安装位置调整,但螺栓和螺母的安装方式同样也存在一个弊端,由于现有的起重车后防护保险杠在安装完成后螺栓和螺母直接暴露在车身外侧,受雨水天气影响,螺栓和螺母旋接处的螺纹槽内很容易长期积攒雨水,导致螺栓和螺母锈蚀速率大大增加,当螺栓和螺母被严重锈蚀后,若需要对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进行调整,则拆卸会非常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旨在解决现有后防护保险杠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时,螺栓和螺母容易锈蚀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该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杆体、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安装板组件设置在杆体上并包括伸出杆体的上端面的安装端,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u形安装腔位于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防雨遮板设置在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上端开口。

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杆体上端面上的板本体和分设在板本体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板本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设形成u形安装腔,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板本体上并对齐于侧向开口设置,防雨遮板安装在板本体,和/或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上端面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板本体的一侧朝向彼此靠近设置。

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还包括加强筋板,加强筋板设置在第一侧板和杆体之间,和/或设置在第二侧板和杆体之间。

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布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等间距间隔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板组件沿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防雨遮板一一对应安装在安装板组件的安装端上。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车,其中该起重车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和车体,车体的车尾设有保险杠安装板,保险杠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和安装板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对位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螺纹盲孔,安装板组件上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的保险杠安装板上,当安装板组件安装在保险杠安装板上时,螺栓的螺帽置于u形安装腔内。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布置,通过调整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第二安装孔能够与不同的第一安装孔对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均匀布置,保险杠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3、工程车辆的车身尾部一般会设置保险杠安装板,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需要和保险杠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配合使用,第二安装孔优选为螺纹盲孔,当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设有第一安装孔的腔壁贴设在保险杠安装板上并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位,然后通过螺栓从侧向开口的一侧穿入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通过设置侧向开口,可方便螺栓的旋进或旋出,而当螺栓旋紧后,u形安装腔的腔壁会与保险杠安装板紧密贴合,并且螺栓会置于u形安装腔的最里侧,通过u形安装腔的腔壁与保险杠安装板紧密贴合以及螺纹盲孔的设置,可避免螺栓的螺杆端被雨淋湿,通过u形安装腔腔壁和防雨遮板的遮挡,可降低螺栓的螺帽被雨淋湿的概率,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降低螺栓的锈蚀速率。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通过将第二安装孔设置为螺纹盲孔,并在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连接处设置u形安装腔和防雨遮板,从而能够降低螺栓被雨水淋湿的概率,大大降低螺栓的被锈蚀速率。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杆体(1)上端面上的板本体(23)和分设在所述板本体(23)两侧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所述板本体(23)、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第二侧板(25)围设形成所述u形安装腔(21),所述第一安装孔(22)设置在所述板本体(23)上并对齐于所述侧向开口设置,所述防雨遮板(3)安装在所述板本体(23),和/或所述第一侧板(24),和/或所述第二侧板(25)的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第二侧板(25)远离所述板本体(23)的一侧朝向彼此靠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还包括加强筋板(4),所述加强筋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杆体(1)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5)和所述杆体(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等间距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和所述防雨遮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板组件(2)沿所述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雨遮板(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2)的所述安装端上。

8.一种起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通过调整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二安装孔(51)能够与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2)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保险杠安装板(5)的所述第二安装孔(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1)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1)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杆体、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安装板组件设置在杆体上并包括伸出杆体的上端面的安装端,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U形安装腔位于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防雨遮板设置在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上端开口。通过U形安装腔的腔壁和防雨遮板的遮挡,可降低雨水打湿螺栓的螺帽的概率,降低螺栓的锈蚀速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存亮,李小飞,张永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