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2295发布日期:2024-03-01 13:0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带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中,为保证整条产线持续正常运转,不出现停待机情况,需要隔膜持续供料,为保证隔膜持续供料,需要采用多个隔膜料卷,同时,当一卷隔膜用完后,需要将另一卷隔膜接入产线,在取空料卷、接入新料卷过程中导致隔膜无法正常持续供料,使整条产线出现待机停机状态,影响整线生产产能。

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目前通常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转接组件形成隔膜转接机构,以将旧隔膜的尾端和新隔膜的首端粘接起来,其中,转接组件包括进给气缸和真空吸盘,即在需要更换隔膜时,在新隔膜上粘接有胶带,且通过分别位于隔膜两侧的给进气缸驱动对应的真空吸盘靠近新隔膜和旧隔膜,使得两个真空吸盘对新隔膜和旧隔膜起夹紧作用,以使得新隔膜的首端与旧隔膜的尾端通过胶带粘接,从而完成隔膜的转接。但这样,该换卷转接机构仅通过吸盘分别对新旧隔膜进行吸附后直接夹紧,由于吸盘的吸力和压紧力是相反的,很容易出现粘接位置的褶皱,导致新隔膜和旧隔膜的粘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该换卷转接机构仅通过吸盘分别对新旧隔膜进行吸附后直接夹紧,由于吸盘的吸力和压紧力是相反的,很容易出现粘接位置的褶皱,导致新隔膜和旧隔膜的粘接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及卷绕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包括:纠偏板以及设于所述纠偏板上的:

4、两个切断组件,用于在隔膜交换完成后切断新隔膜或旧隔膜;

5、两个压辊组件,用于对新隔膜和旧隔膜进行夹紧;

6、两个所述切断组件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压辊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切断组件设置在所述压辊组件的上方;

7、所述压辊组件包括压辊驱动器、压辊座、压轮和吸盘,两个所述压辊驱动器正对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所述压辊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辊座连接,且所述压辊座与所述纠偏板滑动连接,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压辊座上,且所述吸盘靠近隔膜的一端设置为吸附面,所述压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压辊座上,所述压轮的外侧圆周表面与隔膜活动抵接设置,且所述压轮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与所述吸附面平齐设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轮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压辊座上,且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均与所述吸附面平齐设置。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中部。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压辊座上,所述第一转动轮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两端上,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开设有真空通入口,所述吸盘与所述真空通入口连通。

11、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两个所述压辊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切断组件裁切时支撑隔膜的换带挡块,所述换带挡块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且两个所述切断组件设于所述换带挡块的两侧。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带挡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吸附隔膜表面的粉尘的吸尘孔。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断组件包括连接座、安装座、切刀和切断驱动器,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压辊座上,所述切断驱动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切断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切刀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切刀与所述换带挡块活动抵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带组件,所述压带组件包括压带驱动器和压块,所述压带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且所述压带驱动器位于所述压辊座的下方,所述压带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隔膜活动抵接。

16、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还包括:用于在检测到料卷用尽后触发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交换隔膜的无料检测器、至少两个承接辊、至少两个过渡辊、传送辊、第一料卷辊和第二料卷辊,所述无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所述第一料卷辊和所述第二料卷辊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的两侧,两个所述承接辊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两个所述过渡辊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且每一所述过渡辊位于一所述承接辊与一所述压辊组件之间,所述传送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上,且所述传送辊与所述压块正对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当需要更换隔膜前,通过人工对新料卷的头部进行备胶处理,即将胶带的一半粘面与新料卷的头部粘接,且胶带的另一半粘面悬空设置,备胶后将新隔膜引入外部过辊中,此时,开启新隔膜侧的吸盘,使得吸盘开始工作吸真空,再通过人工将新料卷头部的胶纸背面靠近此侧吸盘,以使得胶纸背面可以吸附在此侧吸盘上,从而完成新料卷的备料。在需要更换隔膜时,两侧的压辊驱动器驱动对应的压辊座靠近隔膜,从而通过两侧转动的压轮对新料卷和旧料卷产生抵持夹紧作用,且通过两侧转动的压轮的设置减少隔膜上的褶皱,同时,两侧的吸盘维持真空吸附作用,从而使得新隔膜上所粘接的胶带可以与旧隔膜的尾部粘接,即旧隔膜的尾部与胶带悬空的一半粘面粘接。这样,可以完成新旧隔膜的更换,且在进行更换时,旧隔膜一侧的压轮转动从而使得旧隔膜可以圆滑贴合压轮,进而减少褶皱产生,且两侧的压轮在压紧后与隔膜的接触面仅为一条切线,在可以对隔膜产生抵持支撑作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与隔膜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减少打皱的效果。使得新隔膜和旧隔膜的粘接处更为平整。且通过两侧压轮的设置,且压轮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和吸盘的所述吸附面平齐设置,在保证吸附和抵持支撑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吸盘与隔膜接触的面积,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盘的吸力,进而有效避免因吸盘的吸力和压紧力的作用导致粘接处褶皱,粘接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板(100)以及设于所述纠偏板(100)上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230)包括第一转动轮(231)和第二转动轮(232),所述第一转动轮(231)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232)转动设置在所述压辊座(220)上,且所述第一转动轮(23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23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231)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232)靠近隔膜的外侧圆周表面均与所述吸附面平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24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轮(23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232)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200)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压辊座(220)上,所述第一转动轮(231)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轮(232)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两端上,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开设有真空通入口,所述吸盘(240)与所述真空通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两个所述压辊座(22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切断组件(300)裁切时支撑隔膜的换带挡块(110),所述换带挡块(110)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且两个所述切断组件(300)设于所述换带挡块(11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带挡块(11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吸附隔膜表面的粉尘的吸尘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组件(300)包括连接座(310)、安装座(330)、切刀(340)和切断驱动器(320),所述连接座(310)设置在所述压辊座(220)上,所述切断驱动器(320)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10)上,所述切断驱动器(320)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座(330)连接,所述切刀(34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30)上,且所述切刀(340)与所述换带挡块(110)活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带组件(400),所述压带组件(400)包括压带驱动器(410)和压块(420),所述压带驱动器(410)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且所述压带驱动器(410)位于所述压辊座(220)的下方,所述压带驱动器(41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块(420)连接,所述压块(420)与隔膜活动抵接。

10.一种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10),还包括:用于在检测到料卷用尽后触发所述隔膜交换带机构(10)交换隔膜的无料检测器、至少两个承接辊(500)、至少两个过渡辊(600)、传送辊(700)、第一料卷辊(800)和第二料卷辊(900),所述无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所述第一料卷辊(800)和所述第二料卷辊(900)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的两侧,两个所述承接辊(500)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两个所述过渡辊(600)相互平齐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且每一所述过渡辊(600)位于一所述承接辊(500)与一所述压辊组件(200)之间,所述传送辊(700)转动设置在所述纠偏板(100)上,且所述传送辊(700)与所述压块(420)正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隔膜交换带机构及卷绕装置,其中,隔膜交换带机构包括:纠偏板以及设于纠偏板上的:两个切断组件,两个压辊组件,两个切断组件相对设置,且切断组件设置在压辊组件的上方;压辊组件包括压辊驱动器、压辊座、压轮和吸盘,两个压辊驱动器正对设置在纠偏板上,压辊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压辊座连接,且压辊座与纠偏板滑动连接,吸盘设置在压辊座上,压轮转动设置在压辊座上,压轮的外侧圆周表面与隔膜活动抵接设置。且通过两侧压轮的设置,且压轮和吸盘平齐设置,在保证吸附和抵持支撑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吸盘与隔膜接触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盘的吸力,进而有效避免因吸盘的吸力和压紧力的作用导致粘接处褶皱,粘接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发,罗二天,黄家园,李辉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赢合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