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4091发布日期:2023-12-14 06: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容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新能源电池的需要日益广泛,新能源电池的材料中需要大量的铝膜等材料,而批量存储运输这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需要存储运输这类材料时,需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不会被磨损磕碰等。现有运输这类材料时制成缠绕在卷轴上的成品卷,通过运输箱放置成品卷,由于材料特性成品卷重量较重,需要在运输箱里设置两个较为厚重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卷轴搭在支撑板上,从而有足够的强度可支撑住成品卷,又不让材料之间放置子在底座上被挤压变形或磨损。为了在运输时成品卷不会移动,再设置卡板与支撑板相连,将卷轴的两端卡在卡板与支撑板的两端,由于成品卷较重,为了稳定定位成品卷,卡板为较大的板体与支撑板配合相连,减缓支撑板的压力。通过此结构支撑并定位住成品卷,但此结构过多的板体结构且结构较大,使得运输箱整体结构复杂,在放置成品卷或取出成品卷时,均需要搬运卡板,将耗费较大的人力,使用不便,且该运输箱中的卡板和支撑板结构存在让该运输箱体积庞大,在空箱时会占用较多空间,运输存储不便。

2、此外,对于可折叠的运输箱,运输箱一般包括底座和侧板,部分侧板采用可折叠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与下板体的顶部铰接,下板体的顶部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内部的材料的挤压,从而使得下板体的底部朝向运输箱的外部移位,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容器,包括:

3、底座;

4、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两侧可折叠连接,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

5、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一下板体与所述底座可折叠连接,各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侧设有用于承接存储品端部的第一放置口,所述第一放置口朝向所述可折叠容器内部和顶部开口;以及

6、第一上板体,所述第一上板体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侧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板体可操地打开所述第一放置口的顶部开口;

7、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底侧角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卡接。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

9、第二下板体,所述第二下板体与所述底座可折叠连接,所述第二下板体的底侧角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卡接;以及

10、第二上板体,所述第二上板体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顶侧铰接相连。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板体的底部角端具有凸脚,所述底座的顶端具有用于所述凸脚嵌入的嵌入槽;且所述凸脚朝向可折叠容器内的一侧为与嵌入槽的槽壁相匹配的倾斜面。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板体和所述第二下板体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尺寸相同。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部两端朝向顶部延伸凸出并相隔开形成凹陷槽,所述第一放置口开设在凹陷槽的底部;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侧壁配合相连。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口内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一下板体中的垫件,所述垫件与所述第一下板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垫件用于支撑所述存储品的端部。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件包括外套体,所述外套体包括:

16、承接部,所述承接部暴露于所述第一放置口中,用于承接所述存储品的端部,以及

17、挡隔部,与所述承接部相连且朝向顶部延伸,所述挡隔部位于所述第一放置口朝向所述可折叠容器外的一侧用于限位所述存储品。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体还包括与所述承接部的底部连接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下板体中;

19、所述垫件还包括加强体,所述加强体位于所述外套体内且具有:

20、沿其所在第一下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承接部内,以及

21、与所述延伸部相连且朝向背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挡隔部内;

22、所述第一下板体中具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位于插入部内。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上板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放置口配合容纳所述存储品端部的第二放置口,所述第二放置口朝向所述可折叠容器内部和底部开口。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置口内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一上板体中且用于压盖在所述存储品端部的压持件,所述压持件与所述第一上板体可拆卸连接。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板体和所述第一下板体通过弹性锁扣相连,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侧面和所述第一下板体中的一个连接,另一个设有容纳所述弹性锁扣的卡槽。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容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操作地套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

27、所述盖板的顶部具有凸起件;当多个可折叠容器上下堆叠时,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凸起件围成的区域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底部角端具有凸脚,所述底座的顶端具有用于所述凸脚嵌入的嵌入槽;且所述凸脚朝向可折叠容器内的一侧为与嵌入槽的槽壁相匹配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板体和所述第二下板体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部两端朝向顶部延伸凸出并相隔开形成凹陷槽,所述第一放置口开设在凹陷槽的底部;所述第一下板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侧壁配合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口内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一下板体中的垫件,所述垫件与所述第一下板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垫件用于支撑所述存储品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件包括外套体,所述外套体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体还包括与所述承接部的底部连接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下板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上板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放置口配合容纳所述存储品端部的第二放置口,所述第二放置口朝向所述可折叠容器内部和底部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置口内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一上板体中且用于压盖在所述存储品端部的压持件,所述压持件与所述第一上板体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板体和所述第一下板体通过弹性锁扣相连,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第二下板体的侧面和所述第一下板体中的一个连接,另一个设有容纳所述弹性锁扣的卡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容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操作地套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容器,包括底座、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两侧可折叠连接,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下板体和第二上板体,所述第一下板体与所述底座可折叠连接,各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侧设有用于承接存储品端部的第一放置口,所述第一放置口朝向所述可折叠容器内部和顶部开口。所述第一上板体与所述第一下板体的顶侧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板体可操地打开所述第一放置口的顶部开口;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底侧角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卡接。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