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0322发布日期:2023-12-14 01:1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换电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换电,具体涉及换电车。


背景技术:

1、为了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电动工程机械快速发展,其具有节能、环保无排放、低噪音等优点。由于工程机械能源消耗大,并且不便于移动,因此,通常需要使用换电车将电池运输到工作场地并进行换电。然而,由于工程机械的工作场地较为恶劣,路面平整度差,导致电池的吊装姿态不规则,不易于电池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电车,以解决电池的吊装姿态不规则,不易于电池更换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电车,包括:车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轮轨;行走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轮轨上;移动吊具,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移动吊具包括抓取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吊具上并与所述抓取部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适于调节所述抓取部的抓取姿态。

3、有益效果:移动吊具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移动吊具可转动设置,便于使移动吊具移动至适当位置,以与被换电车辆的位置相配合,并且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对抓取部的抓取姿态进行调节,从而使抓取部所吊取的电池姿态与被换电车辆上的电池安装位置相适配,保证换电过程的顺利进行,便于电池更换。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架体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架体的底端,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轮轨上;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行走驱动结构,所述行走驱动结构适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移动吊具通过连接台与所述滑轨可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移动吊具绕第三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台上。

6、有益效果:移动吊具可沿第二方向移动,便于对移动吊具的位置进一步调节,提高移动吊具位置的灵活性,以与被换电车辆的位置相配合。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平台,所述轮轨设置于所述车架平台上,所述车架平台和所述行走机构之间连接设置有防倾机构。

8、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倾机构,提高行走机构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位置的准确性。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倾机构包括支撑块、导向轨和防倾轮,所述导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块的下端与所述车架平台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端与所述导向轨连接,所述支撑块沿所述导向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防倾轮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防倾轮与所述导向轨连接并沿所述导向轨可移动设置。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吊具还包括悬臂部,所述悬臂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抓取部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悬臂部的另一端处。

11、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悬臂部,可以使抓取部延伸出车体,从而进行抓取工作。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调节结构和浮动调节结构,所述转动调节结构与所述悬臂部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抓取部转动,所述浮动调节结构沿所述抓取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浮动调节结构适于调节与所述抓取部的连接点的高度位置。

13、有益效果:利用转动调节结构驱动抓取部转动,使电池绕竖直方向转动至适当位置,利用若干个浮动调节结构对抓取部不同点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电池与被换电车辆上的电池安装位置相平行,因此,能够全方位调节电池姿态。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承托部,所述浮动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转动调节结构与所述承托部传动连接。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和第一回转支承,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外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内圈与所述承托部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内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外圈与所述承托部连接;和/或,所述浮动调节结构包括卷扬部和绳体,所述卷扬部设置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绳体卷绕于所述卷扬部,所述绳体的端部与所述抓取部连接。

16、有益效果:利用卷扬部调节绳体的伸出长度,从而对绳体与抓取部的连接点的高度进行调节,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车还包括伸缩支腿,所述伸缩支腿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伸缩支腿沿所述车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18、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若干个伸缩支腿,即使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对车体进行调平。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102)包括架体(1021)和滚轮(1022),所述滚轮(1022)设置于所述架体(1021)的底端,所述滚轮(1022)设置于所述轮轨(1011)上;所述行走机构(102)还包括行走驱动结构(1023),所述行走驱动结构(1023)适于驱动所述滚轮(102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21)上设置有滑轨(104),所述移动吊具(2)通过连接台(105)与所述滑轨(104)可滑动连接,所述滑轨(104)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移动吊具(2)绕第三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台(1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车架平台(101),所述轮轨(1011)设置于所述车架平台(101)上,所述车架平台(101)和所述行走机构(102)之间连接设置有防倾机构(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机构(103)包括支撑块(1031)、导向轨(1032)和防倾轮(1033),所述导向轨(103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块(1031)的下端与所述车架平台(101)连接,所述支撑块(1031)的上端与所述导向轨(1032)连接,所述支撑块(1031)沿所述导向轨(10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防倾轮(1033)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102)上,所述防倾轮(1033)与所述导向轨(1032)连接并沿所述导向轨(1032)可移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具(2)还包括悬臂部(202),所述悬臂部(20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102)上,所述抓取部(201)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连接于所述悬臂部(202)的另一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转动调节结构(301)和浮动调节结构(302),所述转动调节结构(301)与所述悬臂部(202)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抓取部(201)转动,所述浮动调节结构(302)沿所述抓取部(20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浮动调节结构(302)适于调节与所述抓取部(201)的连接点的高度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承托部(303),所述浮动调节结构(302)设置于所述承托部(303)上,所述转动调节结构(301)与所述承托部(303)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结构(301)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和第一回转支承,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外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内圈与所述承托部(303)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内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外圈与所述承托部(303)连接;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车还包括伸缩支腿(4),所述伸缩支腿(4)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伸缩支腿(4)沿所述车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电车,包括:车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轮轨;行走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轮轨上;移动吊具,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机构上,移动吊具包括抓取部;调节机构,设置于移动吊具上并与抓取部传动连接,调节机构适于调节抓取部的抓取姿态。本技术移动吊具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移动吊具可转动设置,便于使移动吊具移动至适当位置,以与被换电车辆的位置相配合,并且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对抓取部的抓取姿态进行调节,从而使抓取部所吊取的电池姿态与被换电车辆上的电池安装位置相适配,保证换电过程的顺利进行,便于电池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张星,陈静宇,李佳俊,何斌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锂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