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装置和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3962发布日期:2023-12-29 19:4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风道装置和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总地涉及集装箱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道装置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的预冷/速冻使用的集装箱,从蒸发器送出的冷风,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气流组织,导致部分冷风未流经货物表面形成换热就回到蒸发器,使箱内各处温度不均匀,造成制冷效率低、效果差,耗电量增大。

2、此外,为了方便货物的装卸,箱体内货物与顶部及两侧通常存在间隙,但是这种间隙会造成冷气短路气流,降低冷风制冷效率,影响制冷效果。目前常见做法是通过人工手动向间隙内填充弹性织物或橡塑海绵,降低货物装卸的效率和增加成本。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用于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风道装置包括:

3、顶挡板,所述顶挡板与所述集装箱的底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挡板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壁,且所述顶挡板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顶挡板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顶挡板更靠近所述底板;以及

4、侧挡板,所述侧挡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侧挡板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壁,且所述侧挡板构造为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侧壁移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侧挡板比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侧挡板更靠近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两个所述侧挡板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5、其中,所述顶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侧挡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顶挡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挡板围合形成风道。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构成风道的顶挡板与底板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构成风道的侧挡板与侧壁的相对位置也可调节。顶挡板位于第二位置、侧挡板位于第四位置时,方便货物装载进入集装箱内;调节顶挡板位于第一位置且侧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可以使风道尽可能地与所装载的货物贴紧,并且限定冷风通过的风道,减少间隙可以避免形成冷气短路,提高冷风制冷效率,保证制冷效果。

7、可选地,所述顶挡板的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一侧通过第一枢转轴连接至所述侧壁,所述顶挡板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的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8、可选地,所述顶挡板的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壁,以将所述顶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9、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10、限位销轴,所述限位销轴设置至所述顶挡板的所述另一侧;以及

11、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用于固定设置至所述侧壁,所述限位座形成有限位孔,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座间隔开设置;

12、其中,所述限位销轴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顶挡板移动以和所述限位孔配合。

13、可选地,所述顶挡板包括沿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分布的至少两块子板,相邻的两块所述子板之间可枢转地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风道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枢转轴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布置。

15、可选地,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挡板,以使得所述侧挡板能够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16、其中,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侧挡板比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侧挡板更加靠近所述侧壁。

17、可选地,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枢转轴连接至所述侧挡板,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另一端通过第三枢转轴连接至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侧壁;

18、其中,所述第三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均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

19、可选地,所述侧挡板还设置有把手。

2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

21、制冷装置;以及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风道装置,所述风道装置设置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装置,用于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挡板的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一侧通过第一枢转轴连接至所述侧壁,所述顶挡板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的轴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挡板的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壁,以将所述顶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挡板包括沿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的分布的至少两块子板,相邻的两块所述子板之间可枢转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枢转轴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挡板,以使得所述侧挡板能够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二枢转轴连接至所述侧挡板,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另一端通过第三枢转轴连接至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还设置有把手。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和集装箱,风道装置包括顶挡板和侧挡板,顶挡板与集装箱的底板相对设置,顶挡板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侧壁,且顶挡板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位于第一位置的顶挡板比位于第二位置的顶挡板更靠近底板。侧挡板沿集装箱的高度方向延伸,侧挡板用于连接至侧壁,且侧挡板构造为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相对于侧壁移动,位于第三位置的侧挡板比位于第四位置的侧挡板更靠近集装箱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两个侧挡板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顶挡板位于第一位置且侧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顶挡板、底板和两个侧挡板围合形成风道。本技术的风道装置,可调节构成风道的顶挡板和侧挡板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温道鑫,王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中集冷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