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5913发布日期:2024-01-23 10:4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


背景技术:

1、产线指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所构成的路线。其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生产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前一个子过程为下一个子过程创造执行条件,每一个过程可以与其它子过程同时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功能分解,空间上顺序依次进行,时间上重叠并行”。一条完整的产线可由一个或多个工段(也有企业称为“模组”)组成,一个工段由多个工站组成,工站是生产作业的最小工作单元。

2、在现代生产中,大量机械设备或生产线都配备有传输机构,且传输机构多采用皮带传输的方式,皮带传输机是企业当中很常见的一种传输设备,由于其经济适用输送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化工、机械等各个行业,皮带传输机构多为固定尺寸,即根据设备或生产线需要定制规格尺寸的皮带传输机构。

3、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样如果后期需要设备或生产线改造时,往往前期定制的皮带传输机构会出现因尺寸不适用而废弃掉,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与若干个支撑杆,所述第一导轨的下端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支撑杆均滑动配合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滑动配合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固定平面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对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固定杆的端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一滑块,从而使得固定杆能够沿着第一凹槽滑动,即使得通过调节固定杆调节生产线传输轨道的宽度调节,进而使得生产线的使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与第二凹槽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通过第一限位杆与第二凹槽限位;通过设置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从而使得当固定杆移动至需要高度时,通过第一限位杆将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连接,进而实现固定杆的位置固定,且此时固定杆相对支撑杆位置固定,即使得生产线传输轨道的宽度被固定,继而有效的减少了生产线传输轨道改造时间,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线传输轨道的使用范围,有效的减少了资源浪费。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通过第一铰轴与固定杆铰接;通过设置铰接装置与第一铰轴,从而实现支撑杆与固定杆的铰接,进而使得通过两个交叉的固定杆的上下移动实现生产线传输轨道的宽度调整,且使得固定杆实现固定生产线传输轨道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减少了生产线传输轨道改造时间,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线传输轨道的使用范围,有效的减少了资源浪费。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中段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通过第二铰轴将两个固定杆铰接;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铰轴,从而实现两个交叉设置的固定杆中段铰接,进而使得两个固定杆在移动时能够同步,继而使得生产线传输轨道更稳定。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开设有第四凹槽,两个互相铰接的所述固定杆的第四凹槽互相滑动配合;通过设置第四凹槽,从而使得两个互相交叉的固定杆上下移动时互不干扰。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通过设置第二滑块,从而实现支撑杆的滑动,当支撑杆滑动时,生产线传输轨道随之变宽,再通过第二滑块进行限位,避免支撑杆脱离第二导轨,且使得支撑杆连接更稳定,减少支撑杆的震动,继而使得本装置改装结束后不出现稳定性下降。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轨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限位装置限位第二滑块;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从而实现第二导轨对支撑杆的限位。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限位装置配合;通过设置第三通孔,从而实现第二导轨对支撑杆的限位。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轨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导轨的安装,从而使得本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装置通过设置互相交叉铰接的固定杆,再通过设置可以限位滑动的支撑杆,从而实现生产线传输轨道的宽度的变化,进而使得生产线传输轨道的适用范围更广,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线传输轨道的使用范围,有效的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特征:

1.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1)与若干个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的下端与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支撑杆(2)均滑动配合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下端与支撑杆(2)铰接,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滑动配合有第二导轨(4),所述第二导轨(4)与固定平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对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与固定杆(3)的端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滑块(6)设置有与第二凹槽(7)相同的第三凹槽(8),所述第三凹槽(8)通过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凹槽(7)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设置有铰接装置(10),所述铰接装置(10)通过第一铰轴(11)与固定杆(3)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的中段设置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内通过第二铰轴(13)将两个固定杆(3)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开设有第四凹槽(14),两个互相铰接的所述固定杆(3)的第四凹槽(14)互相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与第二导轨(4)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4)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6),所述第二通孔(16)通过限位装置限位第二滑块(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5)开设有第三通孔(17),所述第三通孔(17)与第二通孔(16)通过限位装置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4)与地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线传输轨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与若干个支撑杆,所述第一导轨的下端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支撑杆均滑动配合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滑动配合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固定平面固定连接;本装置通过设置互相交叉铰接的固定杆,再通过设置可以限位滑动的支撑杆,从而实现生产线传输轨道的宽度的变化,进而使得生产线传输轨道的适用范围更广,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线传输轨道的使用范围,有效的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凌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美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